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评价研究--以《英语(新标准)》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7-18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1 英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第7页
        1.1.2 教材的实用性是决定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第7页
        1.1.3 小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评价研究还未引起重视第7-8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8页
        1.2.1 研究目的第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6页
        1.3.1 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第8-13页
        1.3.2 关于教材实用性评价的研究第13-15页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1 文献法第16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6页
        1.4.3 访谈法第16-17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教材第18-19页
        2.1.2 英语教材第19页
        2.1.3 教材评价第19-20页
        2.1.4 实用性第20页
        2.1.5 教材的实用性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7页
        2.2.1 哲学价值评价理论第21-22页
        2.2.2 Hutchinson&Waters需求分析理论第22-25页
        2.2.3 Masuhara需求分析理论第25-27页
第3章 小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评价的指标第27-32页
    3.1 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指标第27-29页
        3.1.1 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应当学习的内容第27-28页
        3.1.2 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易学的条件第28-29页
    3.2 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指标第29-32页
        3.2.1 教材能够为教师提供需要教学的内容第29-30页
        3.2.2 教材能够为教师提供易教的条件第30-32页
第4章 《英语(新标准)》教材实用性评价的调查研究第32-36页
    4.1 调查目的第32页
    4.2 调查对象第32-33页
    4.3 调查工具第33-35页
        4.3.1 调查问卷第33-34页
        4.3.2 访谈第34-35页
    4.4 数据收集第35-36页
第5章 调查结果和分析第36-60页
    5.1 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第36-53页
        5.1.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第36-45页
        5.1.2 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第45-53页
    5.2 访谈结果和分析第53-60页
        5.2.1 学生访谈结果和分析第53-56页
        5.2.2 教师访谈结果和分析第56-60页
第6章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第60-70页
    6.1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第60-65页
        6.1.1 语音知识讲解很少第60-61页
        6.1.2 词汇量大且复现率低第61-62页
        6.1.3 语法过于抽象且不易理解第62-63页
        6.1.4 单元话题偏城市化第63页
        6.1.5 教材重听说、轻读写第63-64页
        6.1.6 视觉型活动设计很少第64页
        6.1.7 插图排版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第64页
        6.1.8 配套练习不完善,与教材匹配度不高第64-65页
    6.2 建议第65-70页
        6.2.1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第65-67页
        6.2.2 对于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第67-70页
第7章 结语第70-72页
    7.1 结论第70页
    7.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A 小学《英语(新标准)》教材的实用性评价研究调查问卷第74-77页
附录B 小学《英语(新标准)》教材的实用性评价研究调查问卷第77-80页
附录C 学生的访谈提纲第80-81页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
下一篇:小学英语移动学习现状研究--以上海F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