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一、“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推动 | 第8页 |
二、新一轮课改的广泛推进 | 第8-9页 |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样本的选择 | 第12-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6-28页 |
第一节 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调查 | 第16-19页 |
一、历史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二、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9-28页 |
一、课程设置 | 第19-20页 |
二、教师的教学活动 | 第20-26页 |
三、学生的学习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 第28-39页 |
第一节 规范和完善历史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历史教师队伍结构 | 第28页 |
一、规范历史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 第28页 |
二、完善历史教师职称考核体系 | 第28页 |
第二节 改善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状况” | 第28-29页 |
一、切实提高专业历史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 第28-29页 |
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提高农村初中专业历史教师社会地位 | 第29页 |
第三节 全面认识历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第29-32页 |
一、历史课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 | 第30页 |
二、历史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意识 | 第30-31页 |
三、历史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 第32-34页 |
一、建立多元化学校评价模式 | 第32页 |
二、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 | 第32-33页 |
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第33页 |
四、建立促进历史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 第33页 |
五、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养成 | 第34-35页 |
一、加强历史教师的师德素养 | 第34页 |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 | 第34-35页 |
三、提高历史教师健康的身心素养 | 第35页 |
第六节 加强历史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 第35-36页 |
一、创造条件,鼓励历史教师的离职进修 | 第35-36页 |
二、扎实地推进历史教师校本进修 | 第36页 |
三、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师的远程进修与培训 | 第36页 |
第七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 | 第36-39页 |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实解决“三农”问题 | 第36-37页 |
二、合理的调配历史专业教师,实现历史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37页 |
三、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37页 |
四、转变政府职能,有效的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