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富阳大桥)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1.3 背景工程简介 | 第9-11页 |
1.3.1 上部结构 | 第10页 |
1.3.2 下部结构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静力特性分析 | 第12-28页 |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2-14页 |
2.1.1 主要材料及设计参数 | 第12页 |
2.1.2 施工阶段划分 | 第12-13页 |
2.1.3 计算模型 | 第13-14页 |
2.2 施工阶段静力计算 | 第14-16页 |
2.2.1 主梁应力 | 第14-15页 |
2.2.2 主梁位移 | 第15-16页 |
2.3 运营阶段荷载工况 | 第16-21页 |
2.3.1 活载作用 | 第16-18页 |
2.3.2 温度作用 | 第18-21页 |
2.4 结构验算 | 第21-25页 |
2.4.1 主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21-23页 |
2.4.2 主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23-24页 |
2.4.3 主梁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 第24-25页 |
2.5 成桥预拱度计算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动力特性分析 | 第28-49页 |
3.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28-39页 |
3.1.1 动力特性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1.2 桥梁动力特性计算 | 第29-38页 |
3.1.3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 时程分析理论 | 第39-41页 |
3.2.1 时程分析理论 | 第39页 |
3.2.2 地震动输入 | 第39-41页 |
3.3 地震时程分析 | 第41-47页 |
3.3.1 计算结果 | 第41-47页 |
3.3.2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 第49-62页 |
4.1 桥墩高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9-52页 |
4.1.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49-50页 |
4.1.2 顺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4.1.3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1-52页 |
4.2 主梁根部高跨比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52-55页 |
4.2.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4.2.2 顺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3-54页 |
4.2.3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4-55页 |
4.3 墩身厚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2 顺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6-57页 |
4.3.3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7-58页 |
4.4 双肢间距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58-61页 |
4.4.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4.4.2 顺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9-60页 |
4.4.3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