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模型 | 第18-30页 |
2.1 一般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评析 | 第18-25页 |
2.1.1 成本法及评析 | 第18-19页 |
2.1.2 市场法及评析 | 第19-21页 |
2.1.3 收益法及评析 | 第21-25页 |
2.2 期权定价法及评析 | 第25-26页 |
2.3 经济增加值法及评析 | 第26-27页 |
2.4 收益法中三个模型的比较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 | 第30-37页 |
3.1 剩余收益模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30-32页 |
3.1.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30-31页 |
3.1.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31-32页 |
3.2 剩余收益模型的原理及基本形式 | 第32-34页 |
3.2.1 剩余收益模型的原理 | 第32-33页 |
3.2.2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33-34页 |
3.3 剩余收益模型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4 剩余收益模型的改进 | 第35-36页 |
3.4.1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 | 第35页 |
3.4.2 改进模型的优点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的 P/E 值计算 | 第37-48页 |
4.1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1页 |
4.1.1 财务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7-38页 |
4.1.2 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4.1.3 选择高相似度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1页 |
4.2 高相似度公司的选择方法 | 第41-43页 |
4.2.1 因子分析模型 | 第41页 |
4.2.2 聚类分析模型 | 第41-43页 |
4.3 计算 P/E 值的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43-47页 |
4.3.1 样本选择 | 第43页 |
4.3.2 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48-56页 |
5.1 实证研究的思路 | 第48页 |
5.2 样本选择及变量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5.2.1 样本的选择 | 第48-49页 |
5.2.2 相关变量的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5.3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的实际应用 | 第50-53页 |
5.4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与剩余收益模型评估结果的比较 | 第53-55页 |
5.5 基于 P/E 乘数的剩余收益改进模型的实证结果评价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