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2-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零 绪论 | 第7-17页 |
0.1 研究对象 | 第7-9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0.3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0.4 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0.5 研究的语料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一 VP_1 就 VP_2”的构式义 | 第17-29页 |
1.0 引论 | 第17页 |
1.1 “一 VP_1就 VP_2”构式义解释 | 第17-20页 |
1.2 结构中的“一” | 第20-25页 |
1.3 “就”的意义 | 第25-28页 |
1.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VP_1”意义与“一 VP_1 就 VP_2”构式义结合 | 第29-43页 |
2.0 引论 | 第29-30页 |
2.1 “VP_1”特征介绍 | 第30-31页 |
2.2 “了”的作用与“VP_1”的内部特征 | 第31-33页 |
2.3 “VP_1”的分类与“一 VP_1就 VP_2”句意的关系 | 第33-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VP_2”对“一 VP_1 就 VP_2”结构句意的影响 | 第43-50页 |
3.0 引论 | 第43页 |
3.1 “一 VP_1就 VP_2”结构中的“VP_2” | 第43-44页 |
3.2 “VP_2”对“一 VP_1就 VP_2”句意的影响 | 第44-48页 |
3.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一 VP_1 就 VP_2”结构解释的验证及结论 | 第50-62页 |
4.0 引论 | 第50页 |
4.1 “一”通道的假设及其解释力 | 第50-54页 |
4.2 对“一 VP_1就 VP_2”结构意义解释的验证 | 第54-57页 |
4.3 “刚就”与“一 VP_1就 VP_2”的比较 | 第57-60页 |
4.4 结论和余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