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 李贽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渊源 | 第10-13页 |
(一) 李贽的时代和家庭背景 | 第10-12页 |
(二) 李贽文学思想的渊源 | 第12-13页 |
1. 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 | 第12页 |
2. 道教与佛教禅学 | 第12-13页 |
二、 创作批评论 | 第13-17页 |
(一) “最初一念之本心”——绝假纯真 | 第13-14页 |
(二) “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有为而发 | 第14-16页 |
(三)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肯定小说、戏曲的地位 | 第16-17页 |
三、 文学评点论 | 第17-28页 |
(一) 李贽的小说评点 | 第18-26页 |
1. 关注小说的思想意义 | 第19-22页 |
2. 分析小说的艺术成就 | 第22-26页 |
(二) 戏曲批评论 | 第26-28页 |
1. 提出“化工”说 | 第26-27页 |
2. 重视戏曲的社会功能 | 第27-28页 |
四、 对后世的影响 | 第28-35页 |
(一) 对“公安三袁”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二) 对通俗文学的影响 | 第32-35页 |
1. 对小说创作与评点的影响 | 第32-34页 |
2. 对戏曲创作及戏曲理论的影响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注释 | 第37-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