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8-1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一)智力落后 | 第10页 |
| (二)智力落后儿童 | 第10页 |
| (三)友谊 | 第10-11页 |
| (四)友谊质量 | 第11页 |
| 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一)友谊的功能研究 | 第11-12页 |
| (二)友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研究 | 第12页 |
| (三)友谊的测量研究 | 第12-14页 |
| (四)同伴关系与友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 (五)友谊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 (六)智力落后学生同伴关系及友谊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一)社会测量法 | 第18页 |
| (二)问卷法 | 第18页 |
| 三、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 (一)最好朋友限定提名法——友谊数量测量 | 第18-19页 |
| (二)儿童友谊质量问卷 | 第19页 |
| 四、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 (一)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 第19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19页 |
| (三)研究进程 | 第19页 |
| (四)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 一、智力落后学生友谊质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20-21页 |
| (一)友谊质量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0页 |
| (二)友谊质量问卷的内容效度检验 | 第20-21页 |
| 二、智力落后学生友谊数量和质量的一般状况 | 第21-22页 |
| (一)智力落后学生友谊数量状况 | 第21页 |
| (二)智力落后学生友谊质量状况 | 第21-22页 |
| 三、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特点 | 第22-25页 |
| (一) 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性别特点 | 第22-23页 |
| (二) 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年龄特点 | 第23-24页 |
| (三)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在不同障碍程度上的差异特点 | 第24-25页 |
| 四、智力落后学生友谊数量与友谊质量的相关 | 第25-26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分析 | 第26-29页 |
| 一、智力落后学生友谊一般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 (一)友谊数量的一般状况 | 第26页 |
| (二)友谊质量的一般状况 | 第26-27页 |
| 二、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差异分析的特点 | 第27-28页 |
| (一)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7页 |
| (二)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年龄差异分析 | 第27页 |
| (三)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的障碍程度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四)智力落后儿童友谊数量与友谊质量的相关分析 | 第28页 |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28-29页 |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29-31页 |
| 一、结论 | 第29页 |
| (一)智力落后学生友谊数量的特点 | 第29页 |
| (二)智力落后学生友谊质量的特点 | 第29页 |
| (三)智力落后学生友谊发展在年龄、性别、障碍程度上的特点 | 第29页 |
| (四)智力落后学生友谊数量与友谊质量的相关 | 第29页 |
| 二、建议 | 第29-31页 |
| (一)关注每一个智力落后学生建立友谊的愿望 | 第29-30页 |
| (二)关注每一个智力落后学生建立友谊的可能和能力 | 第30页 |
| (三)关注智力落后学生的友谊质量,增进交往技能 | 第30-31页 |
| 注释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附录Ⅰ | 第35-36页 |
| 附录Ⅱ | 第36-37页 |
| 附录Ⅲ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