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表达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可视化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已有研究的启示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小学几何教学的相关理论及问题分析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新课标》对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解读 | 第17-19页 |
一、课程基本理念 | 第17页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第17-18页 |
三、教学要求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小学生空间思维发展与学习特点 | 第19-20页 |
一、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特点 | 第19-20页 |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 | 第20页 |
第三节 小学几何教学中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一、小学几何教学难点形成的分析与确定 | 第20-22页 |
二、小学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小学几何教学可视化表达的相关研究及分类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可视化表达的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一、可视化教学 | 第24页 |
二、可视化表达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小学几何教学可视化表达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可视化表达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优势 | 第27-28页 |
一、可视化可以表达几何教学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 | 第27页 |
二、可视化可以表达几何变换的动态过程 | 第27页 |
三、可视化可以表达几何高维空间知识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小学几何教学的可视化表达分类 | 第28-34页 |
一、小学几何概念的可视化表达 | 第28-29页 |
二、小学几何图形变换的可视化表达 | 第29-32页 |
三、小学几何高维空间知识的可视化表达 | 第32-3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小学几何教学可视化表达的案例设计及运用 | 第35-51页 |
第一节 可视化表达的教学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一、适度原则 | 第35页 |
二、学生中心原则 | 第35页 |
三、数学一致性原则 | 第35页 |
四、学科相通原则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小学几何教学可视化表达的案例设计 | 第36-41页 |
一、可视化表达的案例设计流程 | 第36-37页 |
二、可视化表达的部分案例呈现 | 第37-41页 |
第三节 小学几何教学可视化表达的案例运用 | 第41-50页 |
一、《圆的周长》案例运用及效果分析 | 第41-46页 |
二、《圆柱的体积》案例运用及效果分析 | 第46-5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可视化表达在小学几何教学中运用的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第一节 运用研究方案设计 | 第51-5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5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51页 |
三、实践目的 | 第51页 |
四、实践假设 | 第51-52页 |
五、数据的处理工具 | 第52页 |
第二节 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一、问卷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二、试卷成绩的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实践结果 | 第54页 |
一、学生的几何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 第54页 |
二、学生的几何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 第5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研究反思及展望 | 第55-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56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