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高架路瓶颈识别与匝道协调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瓶颈识别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匝道控制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城市高架路交通流特性调查分析第20-53页
    2.1 调查方案第20-21页
    2.2 数据处理第21-24页
    2.3 高架路交通流特性分析第24-52页
        2.3.1 入口匝道合流区交通流特性研究第24-46页
        2.3.2 基本路段交通流特性分析第46-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城市高架路瓶颈识别研究第53-68页
    3.1 概述第53页
    3.2 瓶颈识别研究回顾第53-57页
        3.2.1 变形累积曲线法第53-54页
        3.2.2 自动识别法第54-56页
        3.2.3 瓶颈识别研究总结第56-57页
    3.3 高架路瓶颈识别研究第57-62页
        3.3.1 融合多维采集时间尺度线圈检测数据的交通瓶颈识别算法第57-60页
        3.3.2 瓶颈条件下交通拥堵扩散分析第60-62页
    3.4 实例验证第62-66页
        3.4.1 实例一第62-64页
        3.4.2 实例二第64-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城市高架路匝道协调控制研究第68-88页
    4.1 概述第68页
    4.2 考虑多瓶颈条件下的单点匝道控制研究第68-71页
    4.3 考虑多瓶颈条件下的匝道协调控制研究第71-76页
        4.3.1 基于流量的多瓶颈匝道协调控制第72-74页
        4.3.2 基于占有率的多瓶颈匝道协调控制第74-76页
    4.4 实例验证第76-87页
        4.4.1 仿真环境第76-77页
        4.4.2 仿真参数校正第77-81页
        4.4.3 校正结果第81-82页
        4.4.4 多瓶颈情形下的匝道控制仿真第82-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夜间出行高峰期两相位交叉口左转冲突研究
下一篇:公交串车现象的机理解释与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