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3-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2.1 刻板印象的概念 | 第9-11页 |
| 2.1.1 刻板印象的起源 | 第9页 |
| 2.1.2 刻板印象的定义 | 第9-10页 |
| 2.1.3 刻板印象的属性 | 第10-11页 |
| 2.1.4 刻板印象的特点 | 第11页 |
| 2.2 刻板印象的作用 | 第11-12页 |
| 2.3 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变化因素 | 第12-14页 |
| 2.3.1 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变化因素 | 第12页 |
| 2.3.2 刻板印象与媒体的关系 | 第12-14页 |
| 2.4 孔子学院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2.4.1 孔子学院简介及在美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 2.4.2 孔子学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2.5 歌德学院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2.5.1 歌德学院简介及在美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 2.5.2 歌德学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 4.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19-22页 |
| 4.1 采用文献法收集资料 | 第19-20页 |
| 4.2 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文献 | 第20-21页 |
| 4.3 采用比较法对孔子学院、歌德学院进行比较研究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报道的呈现方式及所形成之刻板印象 | 第22-37页 |
| 2.1 孔子学院大众媒介报道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33页 |
| 2.1.1 关注度及变化趋势 | 第24-27页 |
| 2.1.2 孔子学院报道中媒体的评价 | 第27-29页 |
| 2.1.3 认知评价根源及所形成之刻板印象 | 第29-33页 |
| 2.2 孔子学院学术期刊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37页 |
| 2.2.1 学术研究的关注焦点 | 第33-35页 |
| 2.2.2 美国精英阶层的普遍观点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美国媒体对歌德学院报道的呈现方式及所形成之刻板印象 | 第37-40页 |
| 3.1 关注度及变化趋势 | 第37页 |
| 3.2 歌德学院报道中的媒体评价 | 第37-38页 |
| 3.3 认知评价根源及所形成之刻板印象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对孔子学院、歌德学院形成不同刻板印象的原因探究 | 第40-50页 |
| 4.1 承谁之名? | 第40-41页 |
| 4.2 发展速度与规模 | 第41-44页 |
| 4.3 办学模式 | 第44-46页 |
| 4.4 与本国政府的关系 | 第46-48页 |
| 4.5 美国对其文化软实力的认可度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议 | 第50-54页 |
| 5.1 明确要传播怎样的中国文化 | 第50页 |
| 5.2 放慢办学脚步,“走出去”更要“留得下” | 第50-51页 |
| 5.3 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 第51-52页 |
| 5.4 淡化“官方”色彩 | 第52-53页 |
| 5.5 转变办学模式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