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其融资障碍 | 第12-13页 |
·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框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8页 |
·关系型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第2章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信息不对称与关系型融资 | 第20-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回顾 | 第20页 |
·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回顾 | 第20-21页 |
·关系型贷款与信息不对称 | 第21-22页 |
·关系型贷款与信贷配给 | 第22-24页 |
·关系型融资与软信息的生产 | 第24-27页 |
·软信息生产与传递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关系型融资与银行规模及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关系型融资理论概述 | 第27-32页 |
·关系型融资理论 | 第27-31页 |
·本质理论解释 | 第31-32页 |
·关系型融资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银行规模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影响 | 第32页 |
·关系时间长短对关系型融资的影响 | 第32页 |
·其他外生因素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3章 信息不对称下中下企业的融资问题 | 第34-40页 |
·融资的特点和融资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融资的特点 | 第34-35页 |
·融资的现状 | 第35-36页 |
·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矛盾 | 第36-37页 |
·银行风险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矛盾 | 第36页 |
·银行规模及组织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矛盾 | 第36-37页 |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与融资的矛盾 | 第37页 |
·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分析 | 第37-40页 |
第4章 关系型贷款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研究的数据来源及描述 | 第40页 |
·描述行为特征的一些事项 | 第40-41页 |
·多因素分析变量 | 第41-46页 |
·变量设置 | 第41-42页 |
·模型设定 | 第42页 |
·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5章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发展关系型贷款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银行业角度的分析 | 第46-48页 |
·改进银行的组织结构使之适用于关系型贷款 | 第46页 |
·推进利率市场化,不断增强银行的贷款定价能力 | 第46-47页 |
·国有银行改革 | 第47-48页 |
·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48页 |
·中小银行准确定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 | 第48页 |
·中小企业寻找自身的新突破 | 第48-49页 |
·提高经营水平及增强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 | 第48页 |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增强融资能力 | 第48-49页 |
·要有主动与银行建立关系的意识 | 第49页 |
·金融体制创新 | 第49-50页 |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转换 | 第49页 |
·中介机构与信用环境 | 第49-50页 |
·发展关系型融资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50-51页 |
·预算软约束问题 | 第50页 |
·锁定问题—信息垄断 | 第50页 |
·带来过度投资的问题 | 第50-51页 |
·关系型融资过程中的信息泄漏问题 | 第51页 |
·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 第51页 |
·研究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