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一) 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 第11页 |
(二)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中小学布局面临新形势 | 第11-12页 |
(三) 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 | 第12页 |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三)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M县学校布局调整概况 | 第20-34页 |
一、M县基本县情 | 第20-23页 |
(一) 位置与面积 | 第20页 |
(二) 行政区域变革情况 | 第20页 |
(三) 经济发展情况 | 第20-22页 |
(四) 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二、M县学校布局调整宏观背景 | 第23-26页 |
(一) 农村税费改革的自然选择 | 第23-24页 |
(二) 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 第24-25页 |
(三) 适龄人口减少的必然选择 | 第25-26页 |
(四) 国家政策推动的结果 | 第26页 |
三、M县学校布局调整的历史阶段 | 第26-32页 |
(一) 小规模撤并阶段(1986-2000) | 第27-28页 |
(二) 大规模学校撤并阶段(2001-2010) | 第28-30页 |
(三) 学校布局调整的反思与规范阶段(2011-至今) | 第30-32页 |
四、M县学校布局现状 | 第32-34页 |
第二章 M县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49页 |
一、乡镇学校撤并力度过大,教学点建设滞后 | 第34-35页 |
(一) 乡镇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力度过大,脱离实际 | 第34-35页 |
(二) 乡村未被撤并的学校和教学点建设严重滞后 | 第35页 |
二、城区学校布局与城区发展不相适应 | 第35-38页 |
(一) 城区学校布点不均,教育资源不足 | 第36-37页 |
(二) 学校扩容难以化解内在矛盾 | 第37页 |
(三) 城区建设缺少学校建设规划 | 第37-38页 |
三、教师调配出现严重偏差 | 第38-41页 |
(一) 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教师流动不足 | 第38页 |
(二) 教师年龄老化严重,年轻教师新进不足 | 第38-39页 |
(三) 小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素质教育实施难 | 第39-40页 |
(四) 教师数量整体超编,结构性紧缺 | 第40-41页 |
四、学生上学和生活存在困难 | 第41-42页 |
(一) 部分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贵 | 第41页 |
(二) 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后 | 第41-42页 |
五、教育资源存在浪费,分配不均 | 第42-49页 |
(一) 教育资源存在浪费 | 第42-43页 |
(二)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 第43-49页 |
第三章 M县学校布局调整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一、方案制定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反馈调节机制 | 第49-50页 |
(一) 方案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 第49-50页 |
(二) 方案执行缺乏反馈调节机制 | 第50页 |
二、政府部门统筹规划不力,错失关键机遇期 | 第50-52页 |
(一) 政府职能部门配合不足,统筹规划不力 | 第50-51页 |
(二) 教育部门作为不足,错过关键机遇期 | 第51-52页 |
三、教育投入不足,后续建设滞后 | 第52-54页 |
(一) 教育投入不足 | 第52-53页 |
(二) 后续建设滞后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解决M县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54-65页 |
一、广泛调研,提高方案的科学性 | 第54-57页 |
(一) 广泛调研,明确问题之所在 | 第54-55页 |
(二) 科学预测,把握人口趋势 | 第55-56页 |
(三) 多方参与,强化程序公正 | 第56页 |
(四) 统筹规划,提高方案的超前性 | 第56-57页 |
二、加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成合力 | 第57-59页 |
(一) 加强政府主导 | 第57-58页 |
(二) 加强部门配合 | 第58-59页 |
三、创新城乡布局调整模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 第59-61页 |
(一) “点校一体”,提高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 | 第59-60页 |
(二) “腾笼换鸟”,破解城区学校发展难题 | 第60-61页 |
四、加强配套建设,构建完备的保障体系 | 第61-65页 |
(一) 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学校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 | 第61-62页 |
(二) 优化配置师资资源,实现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 | 第62-63页 |
(三) 强化学生安全保障,解决学生生活难题 | 第63页 |
(四) 妥善处理撤并学校资产,实现资源利用多样化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附录一: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附录二: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附录三: 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