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语文文学教育实践的迫切要求第8页
        1.1.2 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第8-9页
        1.1.3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9页
    1.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文献研究法第9页
        1.2.2 问卷调查法第9页
        1.2.3 案例研究法第9-10页
    1.3 概念界定第10页
        1.3.1 文本第10页
        1.3.2 文学类文本第10页
        1.3.3 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第10页
    1.4 研究现状第10-15页
        1.4.1 教材中的文学类文本的研究第11页
        1.4.2 文学类文本教学研究第11-12页
        1.4.3 语文各体裁文学类文本教学研究第12-15页
2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第15-19页
    2.1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第15-16页
    2.2 教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第16页
    2.3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现状的归因第16-19页
        2.3.1 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欠缺第16-17页
        2.3.2 教师教研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不足第17页
        2.3.3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学具有功利性第17页
        2.3.4 教材文学选文趣味性不足,学生文学基础薄弱第17页
        2.3.5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17页
        2.3.6 文学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第17-18页
        2.3.7 教学“一刀切”,忽视文学文本文体差异第18页
        2.3.8 课堂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缺乏新颖第18-19页
3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概述第19-26页
    3.1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的意义第19-21页
        3.1.1 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涵养第19页
        3.1.2 积淀情感体验,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19-20页
        3.1.3 获得审美熏陶,提高审美能力第20页
        3.1.4 满足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第20-21页
        3.1.5 充实强化人文精神,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第21页
    3.2 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目标第21-22页
    3.3 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的教学建议和要求第22-23页
        3.3.1 加强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第22页
        3.3.2 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第22页
        3.3.3 重视文学熏陶作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第22-23页
    3.4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的原则第23-24页
        3.4.1 整体、系统性第23页
        3.4.2 多元、创造性第23页
        3.4.3 体验、情感性第23-24页
    3.5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的选文情况(以人教版为例)第24-26页
        3.5.1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选文数量统计第24-25页
        3.5.2 文学类文本选文中各类文体选文数量统计第25-26页
4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的对策研究第26-39页
    4.1 教师自身——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第26-27页
        4.1.1 提高认识,重视文学类文本教学第26页
        4.1.2 不断学习,提升文学积累第26-27页
        4.1.3 研读文本,深入透彻解析第27页
    4.2 学生自身——提高文学学习基础第27-28页
    4.3 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28-39页
        4.3.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第28页
        4.3.2 个性解读,尊重学生意识第28-29页
        4.3.3 审美鉴赏,突出人文内涵第29-30页
        4.3.4 因文而异,注重文体差异第30-33页
        4.3.5 改革创新,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第33-39页
5 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案例评析第39-48页
    5.1 诗歌教学实录评析第39-41页
    5.2 散文教学实录评析(节选有删减)第41-44页
    5.3 小说教学实录评析(节选有删减)第44-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一第51-53页
附录二第53-56页
致谢第56-5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地理灾害教育实施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内地西藏班初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南昌十七中西藏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