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4-19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1 有关资产替代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1.2 有关投资不足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5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2.1 有关资产替代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2 有关投资不足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18-19页 |
第3章 股东与债权人代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1页 |
3.1.1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19-21页 |
3.1.1.1 资产替代效应 | 第19-20页 |
3.1.1.2 投资不足效应 | 第20-21页 |
第4章 资产替代效应和投资不足效应的统计分析 | 第21-27页 |
4.1 资产替代效应的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4.1.1 全部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4.1.2 不同行业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22页 |
4.1.3 不同年份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4.2 投资不足效应的统计分析 | 第23-27页 |
4.2.1 不同年份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4.2.2 不同行业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第5章 资产替代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27-40页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7页 |
5.2 理论假设与回归模型 | 第27-30页 |
5.2.1 理论假设 | 第27-29页 |
5.2.2 回归模型 | 第29-30页 |
5.2.3 虚拟变量数据来源与取值方法 | 第30页 |
5.3 全部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30-39页 |
5.3.1 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5.3.2 全部样本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5.3.3 回归分析 | 第33-39页 |
5.3.3.1 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5.3.3.2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34-39页 |
5.4 模型3的稳健性检验 | 第39-40页 |
第6章 投资不足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40-52页 |
6.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0页 |
6.2 理论假设与回归模型 | 第40-41页 |
6.2.1 理论假设 | 第40页 |
6.2.2 回归模型 | 第40-41页 |
6.3 全部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41-50页 |
6.3.1 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6.3.2 全部样本的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6.3.3 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4-50页 |
6.3.3.1 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6.3.3.2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6-50页 |
6.4 模型4的稳健性检验 | 第50-5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8.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