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厦门市富水地区某地铁基坑的变形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第15-18页
2 工程概况第18-27页
    2.0 工程简介第18-19页
    2.1 设计概况第19-22页
        2.1.1 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第19-20页
        2.1.2 地下连续墙第20-21页
        2.1.3 基坑降排水第21-22页
    2.2 地质概况第22-25页
        2.2.1 工程地层第22-24页
        2.2.2 花岗岩残积土特性第24页
        2.2.3 水文地质第24-25页
    2.3 本工程风险源调查第25页
        2.3.1 自身风险第25页
        2.3.2 环境风险第25页
    2.4 小结第25-27页
3 车站主体工程监测方案第27-41页
    3.1 现场监测的目的及依据第27-28页
        3.1.1 监测目的第27页
        3.1.2 监测依据第27-28页
    3.2 监控量测总体内容和要求第28-33页
        3.2.1 监测项目第28-30页
        3.2.2 监测对象第30页
        3.2.3 监测布置图第30页
        3.2.4 监测对象工程影响分区第30-31页
        3.2.5 监控量测频率第31-32页
        3.2.6 监控标准值第32-33页
    3.3 现场监测方案及技术方法第33-39页
        3.3.1 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第33-35页
        3.3.2 垂直位移监测第35-36页
        3.3.3 钢支撑轴力监测第36-38页
        3.3.4 地下水位监测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第41-51页
    4.1 施工监测数据和节点的选取第41页
    4.2 地下连续墙监测数据分析第41-44页
    4.3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第44-47页
    4.4 支撑轴力数据分析第47-48页
    4.5 地下水位数据分析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数值模拟及分析第51-81页
    5.1 FLAC3D软件简介第51-52页
    5.2 模型建立第52-57页
        5.2.1 模型与约束第52-55页
        5.2.2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5页
        5.2.3 地下连续墙和支撑模拟第55-56页
        5.2.4 施工工况模拟第56-57页
    5.3 数值模拟分析第57-71页
        5.3.1 开挖阶段位移云图分析第57-61页
        5.3.2 具体监测点位移历史曲线分析第61-64页
        5.3.3 墙体水平位移数据对比分析第64-68页
        5.3.4 地表垂直位移数据对比分析第68-69页
        5.3.5 支撑轴力数据对比分析第69-70页
        5.3.6 孔压及渗流速度分析第70-71页
    5.4 有水与无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第71-79页
        5.4.1 墙体位移第72-74页
        5.4.2 地表沉降第74-77页
        5.4.3 坑底隆起第77-78页
        5.4.4 内支撑轴力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附录第89-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V减速器摆线轮齿廓修形与传动性能分析
下一篇:富水地区PBA法地表沉降规律及关键部位施工顺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