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六重奏《升华之夜》的音乐叙事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课题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2 《升华之夜》的创作背景 | 第15-19页 |
2.1 勋伯格创作《升华之夜》的生活经历 | 第15-16页 |
2.2 勋伯格创作《升华之夜》的标题文本 | 第16-17页 |
2.3 勋伯格创作《升华之夜》的技法思维 | 第17-19页 |
3 主题发展与音乐叙事的关系 | 第19-32页 |
3.1 主题动机的衍展性 | 第19-23页 |
3.2 各主题特征的关联性 | 第23-27页 |
3.3 主题的贯穿方式 | 第27-31页 |
3.4 主题材料的叙事意义 | 第31-32页 |
4 和声调性、音乐表情布局对音乐叙事的影响 | 第32-39页 |
4.1 和声调性布局 | 第32-37页 |
4.1.1 全曲第Ⅰ部分的和声延长 | 第32-34页 |
4.1.2 全曲第Ⅰ部分的和声调性布局 | 第34-35页 |
4.1.3 全曲第Ⅱ部分的和声调性布局 | 第35-37页 |
4.2 音乐表情布局 | 第37-39页 |
5 结构双重性及其音乐叙事意义 | 第39-49页 |
5.1 诗歌文本的回旋原则 | 第39-41页 |
5.2 音乐文本的奏鸣原则 | 第41-47页 |
5.2.1 第一奏鸣曲式的内部结构 | 第42-44页 |
5.2.2 第二奏鸣曲式的内部结构 | 第44-45页 |
5.2.3 两个奏鸣曲式的关联性 | 第45-47页 |
5.3 双重结构的叙事意义 | 第47-49页 |
6 《升华之夜》中的音乐叙事理路 | 第49-52页 |
6.1 显在叙述层 | 第49-50页 |
6.2 潜在叙事层 | 第50-51页 |
6.3 意象叙述层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