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现状第8-10页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的内容第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0-12页
        1.3.1 研究的方法第10-11页
        1.3.2 语料来源第11-12页
2 《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分析第12-51页
    2.1 词性分布第12-37页
        2.1.1 方言名词第12-20页
        2.1.2 方言动词第20-26页
        2.1.3 方言形容词第26-28页
        2.1.4 方言副词第28-33页
        2.1.5 方言代词第33-35页
        2.1.6 方言量词第35页
        2.1.7 方言语气词第35-37页
    2.2 方言结构第37-42页
        2.2.1 “V(不)赢”结构第37-40页
        2.2.2 “V + N +先”结构第40-41页
        2.2.3 “X+醉+哒/了”结构第41-42页
    2.3 有方言现象的标题的版面分布情况第42-48页
        2.3.1 城事版第44页
        2.3.2 特刊版第44-47页
        2.3.3 评论版第47-48页
    2.4 小结第48-51页
3 《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出现的原因第51-58页
    3.1 自觉使用第51-55页
        3.1.1 栏目定位第51页
        3.1.2 求新心理第51-52页
        3.1.3 地域文化争主流的诉求体现第52页
        3.1.4 恋乡情结第52-53页
        3.1.5 受众驱动第53-55页
    3.2 无意识使用第55-56页
        3.2.1 普方混杂的社会环境第55页
        3.2.2 从业者缺乏语言规范观念第55-56页
    3.3 小结第56-58页
4 《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产生的影响第58-67页
    4.1 积极影响第58-62页
        4.1.1 有利于表达情感第58-59页
        4.1.2 有利于吸引读者第59页
        4.1.3 有利于展现地域文化第59-62页
        4.1.4 有利于打造报刊的本土特色第62页
    4.2 消极影响第62-65页
        4.2.1 影响语言规范化第63-64页
        4.2.2 带来阅读障碍第64-65页
        4.2.3 不利于文化传播第65页
    4.3 小结第65-67页
5 《潇湘晨报》标题使用方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第67-79页
    5.1 存在的问题第67-72页
        5.1.1 表意不明第67-68页
        5.1.2 滥用方言第68-70页
        5.1.3 乱用本字第70-72页
    5.2 应对策略第72-77页
        5.2.1 树立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第72页
        5.2.2 明确方言使用规范第72-73页
        5.2.3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第73-74页
        5.2.4 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第74页
        5.2.5 加强对语言规范化的研究第74-77页
    5.3 小结第77-79页
6 结语第79-82页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创新点第79-80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1】《潇湘晨报》标题中的长沙方言词汇总表第86-109页
【附录2】《潇湘晨报》标题中的非长沙方言词汇总表第109-125页
【附录3】《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结构现象总表第125-128页
【附录4】访谈记录第128-133页
【附录5】调查研究日志第133-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商务汉语听说练习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然语篇的现代汉语“没”字否定存在构式的认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