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相关概述 | 第12-16页 |
(一) 道德叙事法的内涵及构成 | 第12-13页 |
1. 道德叙事法的内涵 | 第12页 |
2. 《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叙事法的构成 | 第12-13页 |
(二) 《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实际意义 | 第13-16页 |
1. 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 | 第13-14页 |
2.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 | 第14页 |
3.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16页 |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现实审视 | 第16-20页 |
(一) 《道德与法治》课中道德叙事法的运用效果 | 第16-17页 |
1. 新课改理念深入贯彻取得较好效果 | 第16页 |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熟练运用道德叙事法 | 第16-17页 |
(二) 《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 道德叙事主体的“偏离化” | 第17-18页 |
2. 道德叙事内容的“标准化” | 第18页 |
3. 道德叙事价值的“空壳化” | 第18-20页 |
三、《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运用道德叙事法的现实路径 | 第20-28页 |
(一) 《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原则 | 第20-22页 |
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21页 |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21页 |
3.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1-22页 |
(二) 《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技巧 | 第22-25页 |
1. 促成多元叙事主体 | 第22-23页 |
2. 开发生活化叙事内容 | 第23-24页 |
3. 彰显深层次叙事价值 | 第24-25页 |
(三) 《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程序 | 第25-28页 |
1. 科学选取道德叙事视角 | 第25-26页 |
2. 灵活展开道德叙事过程 | 第26页 |
3. 深入挖掘道德叙事价值 | 第26-27页 |
4. 开放道德叙事总结与评价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幸福我的家》教学案例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