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商标的简介 | 第11-12页 |
1.2.1 知识产权的概念 | 第11页 |
1.2.2 商标的概念 | 第11页 |
1.2.3 商标的功能 | 第11-12页 |
1.2.4 商标的价值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评估方法 | 第17-26页 |
2.1 成本法 | 第17-19页 |
2.2 市场法 | 第19-21页 |
2.3 收益法 | 第21-22页 |
2.4 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商标的期权评估分析 | 第26-36页 |
3.1 期权简介 | 第26-27页 |
3.2 商标的期权特性 | 第27页 |
3.3 商标的估值模型 | 第27-35页 |
3.3.1 商标价值评估的离散模型 | 第28-29页 |
3.3.2 商标价值评估的连续模型 | 第29-35页 |
3.3.2.1 最优投资临界值V_t~* | 第32-34页 |
3.3.2.2 商标的价值V_(TM)关于参数σ和ɑ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商标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50页 |
4.1 背景与数据 | 第36-38页 |
4.1.1 知识产权交易回顾 | 第36-37页 |
4.1.2 数据 | 第37-3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4.3 模型设计 | 第39-42页 |
4.3.1 商标市场需求的模型设计 | 第39-40页 |
4.3.2 商标可识别性的模型设计 | 第40-41页 |
4.3.3 商标交易主体的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4.4.1 商标市场需求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4.4.1.1 商标市场需求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2-44页 |
4.4.1.2 商标市场需求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4.4.2 商标可识别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4.2.1 商标可识别性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5页 |
4.4.2.2 商标可识别性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4.4.3 商标交易主体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4.3.1 商标交易主体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7页 |
4.4.3.2 商标交易主体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4.5 启示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