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1页
        1.2.1 原始文献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3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基本概念简析第11-12页
        1.3.1 平民第11页
        1.3.2 公民第11-12页
    1.4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当代公民教育的联系第12-14页
        1.4.1 “作新民”与合格公民的共通性第12-13页
        1.4.2 以中国国情为依据,立足社会现实第13-14页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1.5.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5.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第16-22页
    2.1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第16-18页
        2.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第16-17页
        2.1.2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影响第17-18页
    2.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第18-21页
        2.2.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第18-19页
        2.2.2 中国近代平民教育思潮的涌现第19-20页
        2.2.3 近代知识分子投身平民教育事业热潮第20-21页
    2.3 小结第21-22页
3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容第22-34页
    3.1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第22-27页
        3.1.1 对社会弊病的认识第22-23页
        3.1.2 “力”的教育第23-26页
        3.1.3 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第26-27页
    3.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推行方法第27-30页
        3.2.1 利用“表证示范”科学教学第28页
        3.2.2 利用无线广播进行生活教学第28-29页
        3.2.3 导生传习制的广泛使用第29-30页
        3.2.4 重视实地调查研究第30页
    3.3 评价第30-32页
        3.3.1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贡献第31-32页
        3.3.2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局限性第32页
    3.4 小结第32-34页
4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第34-41页
    4.1 完善公民教育内容,创新公民教育方式第34-37页
        4.1.1 明确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完善公民教育内容第34-36页
        4.1.2 创新公民教育方式,重视调查研究与实验第36-37页
    4.2 正确处理公民教育与传统文化及经济建设的关系第37-40页
        4.2.1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第37-38页
        4.2.2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公民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第38-40页
    4.3 小结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5-46页
致谢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载德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舞蹈钢琴伴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实践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