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典型社会事件的人性意蕴:教育学的立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2-15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5-23页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第23-26页
第二章 探析典型社会事件人性意蕴的人性论基础第26-34页
    第一节 性善论第26-28页
        一、孟子的性善论第26-27页
        二、卢梭的性善论第27-28页
    第二节 性恶论第28-29页
        一、荀子的性恶论第28页
        二、柏拉图的性恶论第28-29页
    第三节 其他的人性论第29-30页
        一、康德的善恶交织论第29-30页
    第四节 人性的特征第30-34页
        一、人性具有善恶双重性第30-31页
        二、人性具有动态发展性第31-32页
        三、人性具有可塑性第32-34页
第三章 教师将蕴含人性的典型社会事件引入教学第34-59页
    第一节 校园欺凌事件的教学第34-51页
        一、校园欺凌事件典型的案例呈现第34-35页
        二、教学设计第35-37页
        三、教学案例选取及分析第37-51页
    第二节 好人好事事件教学第51-59页
        一、好人好事事件的案例呈现第51页
        二、教学设计第51-53页
        三、教学案例选取及分析第53-59页
第四章 基于课堂讨论探究典型社会事件中人性意蕴第59-66页
    第一节 校园欺凌者的人性恶第59-63页
        一、校园欺凌者的人性恶的成因第59页
        二、校园欺凌者的人性恶第59-61页
        三、校园欺凌者人性恶的抑制措施第61-63页
    第二节 好人的人性善第63-66页
        一、好人的人性善的成因第63-64页
        二、好人的人性善第64-66页
第五章 典型社会事件的人性意蕴给教育提升人性的启示第66-74页
    第一节 给予教育抑恶的启示第66-69页
        一、用道德规则来抑制学生的人性脆弱性第66-67页
        二、培育羞恶之心来抑制学生的人性劣根性第67-68页
        三、培育理性去控制学生的欲望第68-69页
        四、教师采取合理的惩罚措施来抑制欲望第69页
    第二节 给予教育育善的启示第69-74页
        一、引导学生理性自爱第69-71页
        二、培育学生的怜悯之心第71-72页
        三、培育学生对道德原则的敬畏感,让学生学会自律第72-73页
        四、开展文化艺术课程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育善的品格第73-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一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后记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空巢学校”研究--基于受教育权视角
下一篇:移动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