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1.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社会支持的类型 | 第11-13页 |
1.1.3 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 | 第13页 |
1.1.4 社会支持的支持源构成 | 第13-14页 |
1.1.5 社会支持的维度 | 第14-15页 |
1.1.6 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1.2 问题行为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1.2.1 问题行为的概念 | 第16-17页 |
1.2.2 问题行为的类型 | 第17-18页 |
1.2.3 问题行为的成因理论 | 第18-21页 |
1.2.4 在校学生问题行为的特征 | 第21页 |
1.2.5 影响在校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成因 | 第21-23页 |
1.3 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3 研究一: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编制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3.1.1 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项目形成 | 第26页 |
3.1.2 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预测及结果 | 第26-30页 |
4 研究二: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应用 | 第30-38页 |
4.1 被试 | 第30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4.3 施测过程 | 第31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31-38页 |
4.5.1 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 第31-33页 |
4.5.2 工读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 | 第33-38页 |
5 讨论 | 第38-43页 |
5.1 工读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差异 | 第38-39页 |
5.2 工读学校学生的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支持水平 | 第39页 |
5.3 在校学生感知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程度序列及差异 | 第39-40页 |
5.4 在校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差异特征 | 第40-41页 |
5.5 在校学生社会支持及内化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41页 |
5.6 家庭受教育程度对在校学生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影响 | 第41-43页 |
6 建议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A 第一次施测的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 | 第52-55页 |
附录B 第二次施测问卷 | 第55-61页 |
附录C 在校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终版) | 第61-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