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班主任效应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3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1页
        (一)初高中化学思考方向的不同第11页
        (二)初、高中教学命题的方向不同,并且教材跨度较大第11页
        (三)化学教师成为班主任是高中特有的现象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学科意义第11-12页
        (二)实际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一、高中化学知识及教学特点第13页
    二、影响学生成绩因素第13-14页
    三、班主任角色特点第14-16页
        (一)班主任工作理论的提出第15页
        (二)早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第15页
        (三)我国班主任工作理论第15页
        (四)化学班主任的特殊性第15-16页
    四、班主任效应第16-21页
        (一)班主任效应存在的意义第16页
        (二)班主任效应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第16-18页
        (三)班主任效应与高中成绩之间的关系第18-21页
第三章 班主任效应对学生化学成绩影响的调查第21-30页
    一、问题提出第21-22页
    二、考试成绩分析第22-26页
    三、数据分级及研究第26-27页
        (一)班主任效应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明显第26页
        (二)班主任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缺失第26-27页
        (三)班主任效应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体现的方式第27页
    四、学生问卷调查第27-29页
    五、问卷调查分析第29页
    六、总结第29-30页
第四章 班主任效应在高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第30-41页
    一、提升教师因素:教、育、管,协调同步第30-31页
        (一)调高自身教学水平第30页
        (二)发挥自身育人作用第30-31页
        (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第31页
    二、运用教学因素:引、导、控,巧妙配合第31-34页
        (一)“控”的技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第31-32页
        (二)“导”的艺术:适时的幽默,吸引注意第32-34页
        (三)“引”的方法:留有间隙,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思考第34页
    三、激发学生因素:记、错、思,互促联动第34-41页
        (一)教会学生“记”第34-36页
        (二)指导学生整理错题本第36-39页
        (三)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反思第39-40页
        (四)班主任效应在化学学科中的负效应第40页
        (五)总结班主任效应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第40-41页
第五章 班主任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建立策略第41-50页
    一、角色的转换第41-43页
    二、功能的转换第43-44页
    三、方法的转换第44页
    四、班、课体系的优化第44-46页
        (一)选一个好的化学课代表第44-45页
        (二)培养一个好的课代表第45页
        (三)建立荣辱与共的班科任关系第45-46页
    五、教育生态的改良第46-48页
        (一)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第46-47页
        (二)班级学习环境建设第47-48页
    六、策略总结第48-50页
        (一)提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第48页
        (二)加强管理,改善教育生态,学科生态第48-49页
        (三)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第49页
        (四)班主任效应转化成学科性效应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电体材料电热效应的调控
下一篇:在农村中学通过问题表单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