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写作水平测试的探讨 | 第9-23页 |
1.1 测试的原则 | 第9-11页 |
1.1.1 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 第9-10页 |
1.1.2 意义与形式表达相结合 | 第10页 |
1.1.3 可控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第10页 |
1.1.4 难易度与区分性相结合 | 第10页 |
1.1.5 交际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 第10-11页 |
1.2 测试的内容 | 第11-13页 |
1.2.1 词汇的选择 | 第11-12页 |
1.2.2 语法的运用 | 第12页 |
1.2.3 语段的表达 | 第12-13页 |
1.2.4 篇章的结构 | 第13页 |
1.3 测试的方式 | 第13-23页 |
1.3.1 非命题写作水平测试 | 第14-18页 |
1.3.2 命题写作水平测试 | 第18-23页 |
第二章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写作水平评估的探讨 | 第23-30页 |
2.1 评估的标准 | 第23-27页 |
2.1.1 信度标准 | 第23-25页 |
2.1.2 效度标准 | 第25-26页 |
2.1.3 区分度标准 | 第26-27页 |
2.2 评估的方式 | 第27-30页 |
2.2.1 综合评分 | 第27-28页 |
2.2.2 分项评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写作水平测评体系建构及其功能预测 | 第30-36页 |
3.1 现行的写作水平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1.1 测评理念陈旧 | 第30页 |
3.1.2 测评内容单一和随意 | 第30-31页 |
3.1.3 测评方法简单和主观 | 第31页 |
3.2 多方位动态写作水平测评体系的建构 | 第31-34页 |
3.2.1 多方位动态的写作水平测评体系的特点 | 第31-32页 |
3.2.2 多方位动态写作水平测评体系的内容 | 第32-34页 |
3.3 写作水平测评体系的功能预测 | 第34-36页 |
3.3.1 实现写作测量和判断的功能 | 第34-35页 |
3.3.2 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功能 | 第35页 |
3.3.3 指导教师写作教学的功能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