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观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 生命教育观的缘起 | 第11-16页 |
二、 生命教育观的内涵 | 第16-29页 |
(一) 对生命的理解 | 第16-18页 |
(二) 生命教育观 | 第18-21页 |
(三) 生命教育观内涵的具体体现 | 第21-29页 |
1. 生命教育观之目的观 | 第21-22页 |
2. 生命教育观之学生观 | 第22-23页 |
3. 生命教育观之教师观 | 第23-26页 |
4. 生命教育观之课程观 | 第26页 |
5. 生命教育观之教学观 | 第26-27页 |
6. 生命教育观之评价观 | 第27-29页 |
三、 生命教育观的实践探索 | 第29-44页 |
(一) 学校教育目标的重构 | 第29-32页 |
1. 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重构 | 第29-31页 |
2. 学校教育目标的系统重构 | 第31-32页 |
(二) 课程体系的重建 | 第32-34页 |
1. 课程目标设计 | 第33页 |
2. 课程内容的设计 | 第33页 |
3. 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 | 第33-34页 |
(三) 课堂教学的重建 | 第34-38页 |
1. 课堂教学与个体自主发展 | 第35-37页 |
2. 尊重个体,赏识个体 | 第37-38页 |
(四) 学校管理的重建 | 第38-41页 |
1. 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更新 | 第38-39页 |
2. 学校教育制度系统的建设 | 第39-41页 |
(五) 综合环境的改善 | 第41-42页 |
1. 考试制度的变革 | 第41-42页 |
2.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 | 第42页 |
(六) 评价体系的更新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