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1.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 第12-13页 |
| 1.1.4 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 第13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1.2.1 从组织发展角度分析 | 第14页 |
| 1.2.2 从个体发展角度分析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3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相关方法及理论 | 第17-33页 |
| 2.1 相关方法及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17-22页 |
| 2.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 2.1.2 人岗匹配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19-22页 |
| 2.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人岗匹配中的研究状况 | 第22页 |
| 2.2 相关方法及理论简介 | 第22-33页 |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7页 |
| 2.2.2 人岗匹配理论 | 第27-33页 |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研究 | 第33-48页 |
| 3.1 MH学院教师人力资源现状及人岗匹配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3.1.1 人力资源现状概述 | 第33页 |
| 3.1.2 人岗匹配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3.2 组建教师人岗匹配研究小组 | 第34页 |
| 3.3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4-42页 |
| 3.3.1 岗位要求分析 | 第34-36页 |
| 3.3.2 指标确定 | 第36-38页 |
| 3.3.3 权重确定 | 第38-40页 |
| 3.3.4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2页 |
| 3.4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评价等级集 | 第42页 |
| 3.5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模糊综合评价 | 第42-47页 |
| 3.5.1 权重系数矩阵 | 第42页 |
| 3.5.2 计算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分值 | 第42-47页 |
| 3.6 MH学院教师人岗匹配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优化对策和保障措施 | 第48-50页 |
| 4.1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优化对策 | 第48页 |
| 4.2 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的保障措施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研究总结 | 第50页 |
| 研究局限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