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南京方言语音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南京地理、历史及人口概况第10-13页
        一 地理概况第10-11页
        二 历史沿革第11-12页
        三 人口状况第12-13页
    第二节 南京方言及其研究概述第13-15页
        一 南京方言概况第13页
        二 南京方言研究综述第13-15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方法第15-16页
        一 研究意义第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四节 发音人简介及记音符号第16-19页
        一 发音人简介第16-17页
        二 记音符号第17-19页
第二章 南京方言语音系统第19-37页
    第一节 南京方言音系第19-21页
        一 声母第19-20页
        二 韵母第20页
        三 声调第20-21页
        四 连读变调第21页
    第二节 声韵调语图及说明第21-37页
        一 声母语图及说明第21-26页
        二 韵母语图及说明第26-35页
        三 声调语图及说明第35-37页
第三章 南京方言声母的历史演变第37-47页
    第一节 古泥、来母的分混第37-39页
    第二节 尖团音的分合第39-41页
    第三节 古知、庄、章组的演变第41-45页
    第四节 见晓组开口二等的腭化第45-47页
第四章 南京方言韵母的历史演变第47-64页
    第一节 阴声韵的历史演变第48-54页
        一 撮口韵的产生第48-49页
        二 [(?)]韵的消损第49页
        三 果摄韵母的分化第49-51页
        四 蟹摄开口一二等的演变第51-53页
        五 假摄开口三等知系的演变第53-54页
    第二节 阳声韵的历史演变第54-56页
        一 咸山摄与宕江摄的分合第54-55页
        二 通摄帮组与臻摄合口帮组的分化第55-56页
    第三节 入声韵的历史演变第56-64页
        一 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第56-57页
        二 宕江两摄入声韵第57-60页
        三 曾摄开合口一等第60-62页
        四 梗摄开口二等第62-64页
第五章 南京方言声调的历史演变第64-69页
    第一节 上声调值及调型的变化第64-66页
    第二节 入声的消损第66-69页
第六章 同音字汇第69-90页
第七章 结语第90-94页
    第一节 南京方言语音演变的特点第90-92页
    第二节 南京方言语音演变的原因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附录 南京方言入声韵调查字表第99-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四旋翼飞行器在电厂典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