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懋澄及其家族文学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一) 整体研究 | 第9-10页 |
(二) 个体研究 | 第10页 |
二、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宋懋澄家族考略 | 第12-30页 |
第一节 宋懋澄家族谱系 | 第12-23页 |
第二节 宋懋澄个人简介 | 第23-30页 |
一、温柔敦厚的儒者风范 | 第24-25页 |
二、任侠尚义的武者风度 | 第25-27页 |
三、独特的文学创作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宋懋澄家族文化探析 | 第30-52页 |
第一节 家风 | 第30-39页 |
一、德厚流光 | 第31-33页 |
二、任侠尚义 | 第33-35页 |
三、孝悌友爱 | 第35-37页 |
四、柔顺温恭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家学 | 第39-48页 |
一、以先秦两汉经典习读为主转向雅好诗文 | 第40-44页 |
二、以诗为宗转向崇尚词曲 | 第44-48页 |
第三节 家脉 | 第48-52页 |
第三章 宋懋澄及其家族文学创作成就 | 第52-140页 |
第一节 诗歌研究 | 第53-83页 |
一、宋氏家族诗歌创作的整体特色 | 第53-58页 |
(一)豪迈奔放的诗歌特点 | 第53-55页 |
(二)内敛典雅的诗歌特点 | 第55-58页 |
二、宋懋澄诗歌研究 | 第58-72页 |
(一)诗歌内容 | 第58-68页 |
1. 送友怀人 | 第58-61页 |
2. 羁旅念家 | 第61-63页 |
3. 悼亡相思 | 第63-65页 |
4. 感时伤怀 | 第65-68页 |
(二)艺术特色 | 第68-72页 |
1. 诗风多样 | 第68-69页 |
2. 特定意象的反复使用 | 第69-71页 |
3. 情景交融 | 第71-72页 |
三、宋徵舆诗歌研究 | 第72-83页 |
(一)诗歌内容 | 第73-80页 |
1. 酬唱赠答 | 第73-74页 |
2. 闺情宫怨 | 第74-76页 |
3. 山水田园 | 第76-78页 |
4. 送友怀人 | 第78-80页 |
(二)艺术特色 | 第80-83页 |
1. 拟古意味浓重 | 第80-81页 |
2. 设色清冷淡雅 | 第81-82页 |
3. 审美讲究中和雅正 | 第82-83页 |
第二节 词作研究 | 第83-105页 |
一、宋氏家族的词学主张 | 第83-88页 |
(一)诗庄词媚的文体意识 | 第84-86页 |
(二)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 | 第86-87页 |
(三)深情绵邈的情感内蕴 | 第87-88页 |
二、宋懋澄词作研究 | 第88-94页 |
(一)内容:相思之觞——“发诸真情” | 第88-92页 |
(二)形式:托物寄意——“余韵悠长” | 第92-94页 |
三、云间词派中宋氏家族词作研究 | 第94-105页 |
(一)家族唱和特点明显,同题共咏 | 第94-96页 |
(二)体裁、题材的趋同性 | 第96-98页 |
(三)以南唐北宋为宗的婉约词风 | 第98-105页 |
1. 情深意挚 | 第98-102页 |
2. 寄兴深微 | 第102-105页 |
第三节 散曲研究 | 第105-118页 |
一、宋氏家族散曲创作的家族化特征 | 第105-109页 |
二、宋氏家族散曲创作的基本特点 | 第109-118页 |
(一)家族内散曲创作的相互品评现象 | 第109-111页 |
(二)散曲创作题材的同一化 | 第111-115页 |
(三)散曲创作的“雅”化倾向 | 第115-118页 |
1. 散曲的“词”化 | 第115-117页 |
2. 语言的典雅清丽 | 第117-118页 |
第四节 其它文体研究 | 第118-140页 |
一、散文研究 | 第118-129页 |
(一)自我、真实的情感表达 | 第119-124页 |
(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 第124-129页 |
二、小说研究 | 第129-140页 |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 第130-136页 |
1. 取材立足时代,反映现实 | 第130-133页 |
2. 注重“情”的价值 | 第133-136页 |
(二)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 第136-140页 |
第四章 宋氏家族的文学地位及其影响 | 第140-157页 |
第一节 宋氏家族的文学交游概貌 | 第140-150页 |
一、群体性的唱和活动 | 第140-144页 |
二、个体化的诗词赠答 | 第144-148页 |
三、其他形式的文学交游 | 第148-150页 |
第二节 宋氏家族文学对于地域文学的影响 | 第150-157页 |
一、诗词领域 | 第150-153页 |
二、小说领域 | 第153-157页 |
结语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