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7-8页 |
1.2 兼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8-12页 |
1.2.1 五十年代词类问题大讨论以前的兼类观点 | 第8-9页 |
1.2.2 词类问题大讨论以后到八十年代的兼类研究 | 第9-10页 |
1.2.3 九十年代的兼类问题研究 | 第10页 |
1.2.4 新千年后的兼类问题研究 | 第10-12页 |
1.2.5 目前兼类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2页 |
1.3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的口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动名兼类词的收录和界定的相关问题 | 第14-19页 |
2.1 兼类词的界定 | 第14-16页 |
2.1.1 《现汉》对兼类词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流行教材对兼类词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3 本文对动名兼类词的定义 | 第15页 |
2.1.4 动名兼类Excel词库的收录标准 | 第15-16页 |
2.2 现代汉语动名兼类和其他几种相关现象比较 | 第16-19页 |
2.2.1 与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的比较 | 第16-17页 |
2.2.2 与名物化的比较 | 第17页 |
2.2.3 与名动词的比较 | 第17页 |
2.2.4 与动词活用的比较 | 第17-18页 |
2.2.5 与词的同一性问题 | 第18-19页 |
第3章 动名兼类词的分类描写 | 第19-28页 |
3.1 动名兼类词的音节分类 | 第19页 |
3.2 动名兼类词的语义分类 | 第19-28页 |
3.2.1 名词义项是动作的施事格 | 第19-21页 |
3.2.2 名词义项是动作的受事格 | 第21-22页 |
3.2.3 名词义项是动作的结果格 | 第22-24页 |
3.2.4 名词义项是动作的时间、处所格 | 第24-25页 |
3.2.5 名词义项是动作的工具格 | 第25-26页 |
3.2.6 其他 | 第26-28页 |
第4章 动名兼类词的句法功能考察 | 第28-45页 |
4.1 句法功能 | 第28页 |
4.2 词类的常规/非常规句法功能 | 第28-30页 |
4.3 26个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动态考察 | 第30-45页 |
4.3.1 语料库的建制 | 第30-32页 |
4.3.2 实际分布考察 | 第32-35页 |
4.3.3 动态考察结果分析 | 第35-45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动名兼类词表 | 第52-55页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