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1.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 | 第9页 |
2. 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的基本要求 | 第9页 |
3. 追求历史教学有效的得力措施 | 第9-10页 |
4. 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凸出表现 | 第10页 |
5. 高考命题改革趋势的内在变化 | 第10-11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 理解 | 第11-12页 |
2. 理解能力 | 第12页 |
3. 历史理解能力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侧重阐述历史教学中“理解”的定义及其作用 | 第13页 |
2. 侧重研究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 | 第13-14页 |
3. 从历史试题命题的角度审视历史理解能力 | 第14-15页 |
4. 从“理解性教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5-16页 |
5. 其他学科有关培养理解能力的研究 | 第16页 |
6. 研究理解能力培养的著作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 创新亮点 | 第18-19页 |
一、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现状与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一) 现状调查 | 第19-30页 |
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19-23页 |
2. 教师访谈实录及启示 | 第23-3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0页 |
2. 知觉的理解性理论 | 第30-31页 |
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1页 |
4. 学习学理论 | 第31-33页 |
二、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 第33-90页 |
(一) 高中生历史学习理解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 第33-36页 |
1. 浑然不解 | 第33页 |
2. 一知半解 | 第33-35页 |
3. 不求甚解 | 第35-36页 |
(二) 影响历史理解能力的相关要素 | 第36-40页 |
1. 观察与历史理解能力 | 第36-37页 |
2. 记忆与历史理解能力 | 第37页 |
3. 思维与历史理解能力 | 第37-38页 |
4. 移情与历史理解能力 | 第38-39页 |
5. 表达与历史理解能力 | 第39-40页 |
(三) 高中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实践 | 第40-87页 |
1. 了解是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的基础 | 第40-50页 |
2. 理解是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的核心 | 第50-66页 |
3. 见解是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 | 第66-78页 |
4. 破解是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的检验 | 第78-87页 |
(四) 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87-90页 |
1. “了解”要广 | 第87页 |
2. “理解”要深 | 第87-88页 |
3. “见解”要新 | 第88-89页 |
4. “破解”要活 | 第89-90页 |
三、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效果检测与反思 | 第90-94页 |
(一) 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效果检测 | 第90-92页 |
1. 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 | 第90-91页 |
2. 对历史的理解程度加深 | 第91页 |
3. 考试成绩的提高 | 第91-92页 |
(二) 笔者关于培养历史理解能力的反思 | 第92-94页 |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