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关于政策绩效审计目标的研究 | 第14页 |
·关于政策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政策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关于政策绩效审计报告的研究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8页 |
2 政策绩效审计的产生、发展、意义 | 第18-28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产生 | 第18-20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发展 | 第20-23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概念 | 第20-21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发展 | 第21-22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分类 | 第22-23页 |
·政策绩效审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23-24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页 |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4-25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意义 | 第25-28页 |
3 政策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 | 第28-35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28页 |
·高校助学贷款的总目标 | 第28-29页 |
·高校助学贷款的具体目标 | 第29-30页 |
·从政府角度分析 | 第29页 |
·从银行角度分析 | 第29-30页 |
·从高校角度分析 | 第30页 |
·从学生角度分析 | 第30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一般内容 | 第30-31页 |
·高校助学贷款审计的一般内容 | 第31-35页 |
·贷前申请审核工作 | 第31页 |
·银行有没有惜贷、拒贷 | 第31-33页 |
·高校对贷款毕业生的后续管理 | 第33-34页 |
·产生的效果 | 第34-35页 |
4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的审查原则与方法 | 第35-43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的审查原则 | 第35-38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审查原则 | 第35-36页 |
·高校助学贷款的审查原则 | 第36-38页 |
·高校助学贷款的审查方法 | 第38-43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审查方法 | 第38-40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的审查方法 | 第40-43页 |
5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43-57页 |
·政策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确定的总原则 | 第43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 | 第43-49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 第43-48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优选 | 第48-49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确定采用的方法 | 第49-57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9-52页 |
·AHP 在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运用 | 第52-57页 |
6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审计的评价报告 | 第57-61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评价报告 | 第57-58页 |
·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绩效审计的评价报告 | 第58-59页 |
·政策绩效审计的评价报告的使用 | 第59-61页 |
7 结论 | 第61-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