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和发展 | 第17-21页 |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含义 | 第17-19页 |
·公共工程的含义 | 第17页 |
·跟踪审计的含义 | 第17-18页 |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含义 | 第18-19页 |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与传统的公共工程结算审计相比 | 第19-20页 |
·与其他一般建设项目相比 | 第20-21页 |
·我国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3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初始介入时点研究 | 第21-25页 |
·审计介入时点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当前理论界争议 | 第22-23页 |
·公共工程应该开展事前审计 | 第23-25页 |
·开展事前审计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开展事前审计工作的重点 | 第24-25页 |
4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研究 | 第25-29页 |
·审计模式的分类 | 第25-26页 |
·理论界的观点 | 第26-27页 |
·公共工程应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 第27-29页 |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路径分析 | 第28-29页 |
5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客体与主体研究 | 第29-36页 |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客体 | 第29-31页 |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主体 | 第31-36页 |
·审计主体界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造成审计主体难以确定的原因 | 第31-32页 |
·审计主体的探讨 | 第32-36页 |
6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 第36-44页 |
·审计工作评价现状的分析 | 第36-37页 |
·目前理论界的研究 | 第37-38页 |
·对审计机关评价指标研究 | 第38-44页 |
·评价指标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评价体系构建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