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理论论文--机车试验论文

互馈式交流传动试验系统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2-15页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1.3.1 课题来源第15页
        1.3.2 原有试验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3.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目标第18-24页
    2.1 牵引变流器试验需求第18-20页
    2.2 牵引电动机试验需求第20-21页
    2.3 变流器供电的牵引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组合试验需求第21-22页
    2.4 项目目标第22-24页
第3章 互馈式交流传动试验系统的技术原理第24-31页
    3.1 背靠背试验系统原理第24-26页
    3.2 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第26页
    3.3 直接转矩控制第26-29页
    3.4 恒转矩负载运行模式第29页
    3.5 恒转速负载运行模式第29-30页
    3.6 试验系统的制动过程第30-31页
第4章 互馈式交流传动地面试验台设计第31-56页
    4.1 电气原理第31-36页
    4.2 部件参数计算和选择第36-46页
        4.2.1 感应调压器和整流变压器第36-41页
            4.2.1.1 DC3000V电力机车变流器试验第36-38页
            4.2.1.2 内燃机车变流器试验第38-39页
            4.2.1.3 城轨车辆变流器试验第39页
            4.2.1.4 风力发电机第39页
            4.2.1.5 油田电机第39页
            4.2.1.6 整流变压器第39-40页
            4.2.1.7 调压器第40-41页
        4.2.2 反馈牵引变流器第41-43页
        4.2.3 反馈牵引变压器第43-44页
        4.2.4 陪试牵引变压器第44-45页
        4.2.5 升压变压器第45-46页
    4.3 三相不平衡度计算第46-49页
    4.4 模拟电网第49-50页
    4.5 负载转矩特性第50-52页
    4.6 供电电压跳变和短时供电中断第52-56页
第5章 互馈式交流传动动态试验台设计第56-61页
    5.1 电气原理第56-57页
    5.2 机械结构第57-61页
        5.2.1 总体设计第57页
        5.2.2 轴距调整第57-58页
        5.2.3 转速的调节第58-59页
        5.2.4 试验转速及转矩的监控第59页
        5.2.5 上车第59页
        5.2.6 牵引定位第59页
        5.2.7 支承第59页
        5.2.8 模拟车体第59-61页
第6章 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第61-65页
    6.1 控制室技术要求第61-63页
        6.1.1 基建第61页
        6.1.2 照明第61-62页
        6.1.3 暖通第62页
        6.1.4 电缆敷设第62页
        6.1.5 接地第62页
        6.1.6 布局第62-63页
    6.2 控制系统原理第63-64页
    6.3 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第64-65页
第7章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第65-73页
    7.1 测试信号分类第65-68页
        7.1.1 单相交流供电电源第65-66页
        7.1.2 三相交流供电电源第66页
        7.1.3 直流供电电源第66页
        7.1.4 变流器输出/电动机输入第66-67页
        7.1.5 辅助变流器输出第67页
        7.1.6 转矩转速第67页
        7.1.7 温度第67-68页
    7.2 测试信号分析技术要求第68-71页
        7.2.1 电动机输入输出信号第68-69页
            7.2.1.1 测量结果显示第68页
            7.2.1.2 波形显示第68页
            7.2.1.3 谐波频谱图形第68页
            7.2.1.4 谐波数据第68页
            7.2.1.5 保存和打印第68-69页
        7.2.2 电网侧和被试变流器输入信号第69-71页
            7.2.2.1 测量结果显示第69页
            7.2.2.2 波形显示第69-70页
            7.2.2.3 谐波频谱图形第70页
            7.2.2.4 保存和打印第70页
            7.2.2.5 效率计算第70-71页
    7.3 传感器柜分布第71-73页
结论和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势场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下一篇: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