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第9-11页
        1.1.1 胶东是研究花岗岩容矿脉型金矿床的理想选区第9页
        1.1.2 胶东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与金矿床具有密切时空关系第9-10页
        1.1.3 新城金矿床是探索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与金矿床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13页
        1.2.1 花岗岩容矿的造山型/侵入岩型金矿床第11页
        1.2.2 胶东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第11-13页
        1.2.3 新城金矿床及其赋矿花岗岩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 论文结构与完成工作量第16-17页
        1.4.1 论文结构第16页
        1.4.2 完成工作量第16-17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17-26页
    2.1 地层第17-19页
    2.2 岩浆岩第19-23页
        2.2.1 侵入岩第19-22页
        2.2.2 火山岩第22-23页
    2.3 构造第23-24页
    2.4 区域构造演化第24-26页
3 矿床地质特征第26-40页
    3.1 矿区地质概况第26-30页
        3.1.1 地层第26页
        3.1.2 构造第26-29页
        3.1.3 岩浆岩第29-30页
    3.2 矿体地质特征第30-33页
        3.2.1 矿体特征第30-32页
        3.2.2 矿石特征第32-33页
        3.2.3 金矿物特征第33页
    3.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划分第33-36页
        3.3.1 围岩蚀变第33-35页
        3.3.2 成矿阶段划分第35-36页
    3.4 成矿年代学第36-40页
4 赋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第40-58页
    4.1 岩相学特征第40-41页
    4.2 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第41-43页
    4.3 全岩地球化学第43-46页
        4.3.1 主量元素第43-44页
        4.3.2 稀土、微量元素第44-45页
        4.3.3 Sr-Nd-Pb同位素第45-46页
    4.4 讨论第46-58页
        4.4.1 岩浆活动时限第46-47页
        4.4.2 岩石地球化学类型第47-48页
        4.4.3 岩浆源区特征第48-49页
        4.4.4 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第49-58页
5 花岗岩对金成矿贡献第58-78页
    5.1 蚀变过程与元素迁移第58-71页
        5.1.1 蚀变作用过程第58-66页
        5.1.2 蚀变作用机理第66-69页
        5.1.3 元素迁移规律第69-71页
    5.2 多元同位素制约第71-74页
    5.3 讨论第74-78页
6 结论第78-80页
    6.1 主要认识第78-79页
    6.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9页
附录I 矿物缩写代码第99-100页
附录II 个人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馈式交流传动试验系统设计
下一篇: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莫里斯·葛雷兹曼的《往事》系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