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创作论论文

克尔凯郭尔“间接沟通”思想与“跨界写作”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6-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2页
    1.3 研究方法及独创性第12-14页
第二章 “间接沟通”思想及美学跨界哲学第14-20页
    2.1 “间接沟通”的提出:基于“一个时代的不道德”第14-16页
    2.2 “间接沟通”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16-18页
    2.3 “跨界写作”的可能:从“美学本身的不连续性”说起第18-20页
第三章 反思:第一层跨界第20-26页
    3.1 “反思”的哲学内涵:观念否定现实第20-22页
    3.2 “反思的悲痛”作为文学的第一目标第22-24页
    3.3 “反思的悲痛”作为悲剧性的核心第24-26页
第四章 绝望:第二层跨界第26-32页
    4.1 “绝望”的哲学内涵:痛苦强化感知第26-28页
    4.2 “绝望的回响”作为文学的关键环节第28-30页
    4.3 “绝望的回响”作为悲剧性的升华第30-32页
第五章 反讽:第三层跨界第32-38页
    5.1 “反讽”的哲学内涵:内在性对抗虚空第32-34页
    5.2 “反讽的立场”作为文学的终极指向第34-36页
    5.3 “反讽的立场”作为诗人的行为准则第36-38页
第六章 “间接沟通”思想与“跨界写作”理论的反思第38-42页
    6.1 “间接沟通”完善文学功用第38-40页
    6.2 “跨界写作”的意义及可行性上的困境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一:克尔凯郭尔作品年表第46-48页
附录二:克尔凯郭尔作品国内出版第48-53页
附录三:克尔凯郭尔作品国内研究专著第53-55页
附录四:克尔凯郭尔作品国外研究译著第55-57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7-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要素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基于1999-2013年工业数据
下一篇:废名及其乡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