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20页
        一、选题背景第17-18页
        二、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二节 财务危机相关概念界定第20-26页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第20-25页
        二、财务危机预警的定义第25-26页
        三、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的定义第26页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6-30页
        一、研究目标第26-27页
        二、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0-32页
        一、研究方法第30页
        二、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文献回顾与评述第32-58页
    第一节 财务危机预警样本研究综述第32-35页
        一、国外财务危机预警样本文献回顾第32-33页
        二、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样本文献回顾第33-34页
        三、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样本文献研究评述第34-35页
    第二节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研究综述第35-42页
        一、国内外财务指标变量文献回顾第35-38页
        二、国内外非财务信息变量文献回顾第38-41页
        三、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变量文献研究评述第41-42页
    第三节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综述第42-54页
        一、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传统计量模型文献回顾第42-46页
        二、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人工智能模型文献回顾第46-52页
        三、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文献研究评述第52-54页
    第四节 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不足及其启示第54-58页
        一、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不足第54-55页
        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启示第55-58页
第三章 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支持第58-70页
    第一节 管理学层面的理论支持第58-63页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58-60页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0-61页
        三、权变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1-62页
        四、博弈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2-63页
    第二节 经济学层面的理论支持第63-68页
        一、经济周期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3-65页
        二、不对称信息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5-66页
        三、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6-68页
    第三节 系统学层面的理论支持第68-70页
        一、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8页
        二、系统非优理论与财务危机预警第68-70页
第四章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选择理论分析及框架搭建第70-90页
    第一节 财务危机形成机理分析第70-79页
        一、外部因素影响机理分析第70-72页
        二、内部因素影响机理分析第72-78页
        三、财务危机形成的会计路径第78-79页
    第二节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选择的依据及分析第79-83页
        一、财务危机预警定义是变量选择的基本依据第79-80页
        二、财务指标变量选择依据第80-81页
        三、非财务信息变量选择依据第81-83页
    第三节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的构建第83-90页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83-84页
        二、财务危机预警变量体系设计第84-90页
第五章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理论分析及方法第90-110页
    第一节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理论分析第90-93页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主流观点分析第90-91页
        二、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理论依据第91-93页
    第二节 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分析第93-99页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的主要方法第93-98页
        二、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方法的优劣势分析第98-99页
    第三节 偏最小二乘方法在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筛选中的应用优势第99-110页
        一、偏最小二乘方法筛选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的原理第99-103页
        二、偏最小二乘方法筛选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的优势第103-106页
        三、偏最小二乘方法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应用第106-110页
第六章 偏最小二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10-142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第110-111页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0页
        二、研究对象界定的分析第110-111页
    第二节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第111-114页
        一、研究样本设计第112-114页
        二、数据的选择第114页
    第三节 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法第114-117页
        一、研究变量第115-116页
        二、研究流程和方法第116-117页
    第四节 偏最小二乘的数据处理第117-131页
        一、样本组描述性统计第118-126页
        二、偏最小二乘成分提取第126-130页
        三、交叉有效性判断第130-131页
    第五节 偏最小二乘的Logistic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1-132页
        一、T-3年偏最小二乘的Logistic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2页
        二、T-2年偏最小二乘的Logistic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2页
        三、T-1年偏最小二乘的Logistic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2页
    第六节 偏最小二乘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第132-139页
        一、T-3年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3-135页
        二、T-2年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5-137页
        三、T-1年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第137-139页
    第七节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结果及分析第139-142页
第七章 偏最小二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研究第142-172页
    第一节 主成分回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2-148页
        一、T-3主成分回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2-144页
        二、T-2主成分回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4-146页
        三、T-1主成分回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6-148页
    第二节 主成分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8-152页
        一、T-3主成分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48-150页
        二、T-2主成分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50-151页
        三、T-1主成分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第151-152页
    第三节 偏最小二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第152-156页
        一、有效性检验的样本组设计第152-154页
        二、偏最小二乘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第154-155页
        三、偏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第155页
        四、偏最小二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分析第155-156页
    第四节 主成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第156-158页
        一、有效性检验的样本组设计第156页
        二、主成分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第156-157页
        三、主成分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第157页
        四、主成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分析第157-158页
        五、偏最小二乘与主成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差异性第158页
    第五节 2016年行业视角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第158-168页
        一、2016年行业视角偏最小二乘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第159-162页
        二、2016年行业视角主成分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第162-165页
        三、企业视角财务危机预警变量显著性变化分析第165-167页
        四、2016年行业视角财务危机预测结论第167-168页
    第六节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性检验研究结论第168-172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172-182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72-175页
        一、构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变量体系第172-173页
        二、偏最小二乘方法筛选解释力更强的财务危机预警变量第173-174页
        三、构建预测精度更高的偏最小二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第174-175页
    第二节 对策及建议第175-178页
        一、要持续关注关键性财务指标变量第175页
        二、要密切关注关键性非财务信息变量第175-176页
        三、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第176-177页
        四、要建立动态化系统性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第177页
        五、要逐步建立上市公司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第177-178页
    第三节 创新点及未来研究展望第178-182页
        一、论文创新点第178-179页
        二、研究的局限性第179-180页
        三、研究展望第180-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4-196页
后记第196-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四结合”途径探索--以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为例
下一篇:金柑多糖结构表征及降血脂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