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7-14页 |
(一) 宜城市概况 | 第7-8页 |
(二) 宜城方言的研究现状及论文选题的原因、意义 | 第8-10页 |
1、宜城方言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2、选题的原因 | 第8-9页 |
3、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方言词汇的界定、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1、方言词汇的界定 | 第10-11页 |
2、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步骤、方法和本文的材料来源、发音人情况 | 第12-14页 |
1、本文的研究步骤、方法 | 第12页 |
2、本文的材料来源和发音人情况 | 第12-14页 |
二、宜城方言声韵调系 | 第14-18页 |
(一) 宜城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第14-16页 |
1、声调4个(不含轻声调) | 第14页 |
2、声母18个(含零声母) | 第14页 |
3、韵母33个(单韵母7个,复韵母26个) | 第14-16页 |
(二) 宜城方言中的儿化 | 第16-17页 |
(三) 宜城方言中的颤音 | 第17页 |
(四) 宜城方言中的合音 | 第17-18页 |
三、宜城方言词汇的词形特点 | 第18-33页 |
(一) 音节数量的特点 | 第18-23页 |
1、宜城话是单音节词,普通话是双音节词 | 第18-19页 |
2、普通话是单音节词,宜城话是双/多音节词 | 第19-21页 |
3、宜城话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多音节词 | 第21-22页 |
4、普通话是双音节词,宜城话是多音节词 | 第22-23页 |
(二) 构词语素的特点 | 第23-31页 |
1、构词语素选择的特点 | 第24-27页 |
2、构词语素组合的特点 | 第27-31页 |
(三) 宜城方言中的特殊构词语素 | 第31-33页 |
1、“到” | 第31页 |
2、“它” | 第31-32页 |
3、“都” | 第32-33页 |
四、宜城方言词汇的词义特点 | 第33-43页 |
(一) 语义指向不同 | 第33页 |
(二) 义位外延不同 | 第33-34页 |
1、宜城方言词的义位外延比普通话宽 | 第34页 |
2、宜城方言词的义位外延比普通话窄 | 第34页 |
(三) 义项多寡不同 | 第34-36页 |
1、宜城方言词的义项多于普通话 | 第35页 |
2、宜城方言词的义项少于普通话 | 第35-36页 |
(四) 语义聚合不同 | 第36-43页 |
1、同义义场 | 第37-40页 |
2、对立义场 | 第40-41页 |
3、类属义场 | 第41-43页 |
五、宜城方言词汇表 | 第43-60页 |
(一) 凡例与说明 | 第43页 |
(二) 宜城方言词语调查举例 | 第43-60页 |
六、结语 | 第60-62页 |
(一) 本文的基本认识 | 第60页 |
(二) 本文的结论 | 第60-62页 |
1、对宜城方言词汇本身的研究 | 第60页 |
2、宜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 第60-61页 |
3、对宜城方言声韵调系的研究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