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基于心脏血管拓扑关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基于心脏血管拓扑关系构建与几何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面向心脏血流运动模拟需求的血管系统几何表示 | 第16-27页 |
2.1 心脏血管系统表示方法概述 | 第16-18页 |
2.2 血管段的分割方法 | 第18-21页 |
2.2.1 图像分割简介 | 第18-20页 |
2.2.2 基于包围盒的交互式分割方法 | 第20-21页 |
2.3 血管段圆台表面模型的构建 | 第21-24页 |
2.3.1 圆台体的标准方程 | 第21-22页 |
2.3.2 空间任意位置圆台体的方程 | 第22-23页 |
2.3.3 血管段圆台模型的建模方法 | 第23-24页 |
2.4 血管段的对象表示 | 第24-27页 |
第3章 血管段拓扑结构准自动化构建 | 第27-41页 |
3.1 提出准自动化构建的缘由 | 第27页 |
3.2 参考段及其实现 | 第27-32页 |
3.2.1 参考段的概念 | 第27页 |
3.2.2 可视化工具VTK的简单介绍 | 第27-31页 |
3.2.3 参考段的实现(基于VTK的参考段三维可视化) | 第31-32页 |
3.3 血管段准自动化标号 | 第32-36页 |
3.3.1 血管段标号方法 | 第32-34页 |
3.3.2 血管段标号的算法描述 | 第34-36页 |
3.4 心脏血管系统拓扑结构永久性存储方法 | 第36页 |
3.5 血管段准自动化标号操作过程 | 第36-41页 |
第4章 同分支内血管间截面的连接 | 第41-58页 |
4.1 血管段连接问题概述 | 第41-42页 |
4.2 两个相邻血管段相交性的判定方法 | 第42-46页 |
4.2.1 国内外对于判定两个二次曲面相交性的研究 | 第42-43页 |
4.2.2 两个相邻血管段相交性判定方法 | 第43-46页 |
4.3 两个血管段不相交时的连接方法 | 第46-49页 |
4.4 两个血管段相交时的连接方法 | 第49-55页 |
4.4.1 二次曲面求交方法简介 | 第49-52页 |
4.4.2 两个血管段(圆台面)间交线的计算方法 | 第52-55页 |
4.5 同分支间血管段间截面连接的算法 | 第55-58页 |
第5章 分支间血管段的连接 | 第58-61页 |
5.1 分支间血管段连接概述 | 第58页 |
5.2 分支间血管段连接算法 | 第58-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总结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