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专业审计论文--基本建设审计、物资审计、水利审计论文

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框架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7-22页
    2.1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涵义第17页
        2.1.2 跟踪审计的涵义第17-18页
        2.1.3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第18页
    2.2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第18-22页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第19页
        2.2.2 免疫系统理论第19-21页
        2.2.3 权力监督制衡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案例分析——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第22-42页
    3.1 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概况第22-29页
        3.1.1 案例背景第22页
        3.1.2 跟踪审计开展的思路第22-23页
        3.1.3 审计目标第23页
        3.1.4 审计对象和范围第23页
        3.1.5 审计内容和重点第23-25页
        3.1.6 审计方法第25-26页
        3.1.7 审计程序第26-29页
    3.2 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具体实施情况第29-35页
        3.2.1 对住房保障对象实施的审计第29-31页
        3.2.2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实施的审计第31-33页
        3.2.3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建设实施的审计第33-35页
    3.3 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3.1 住房保障对象审计发现的问题第35-36页
        3.3.2 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第36页
        3.3.3 保障性安居工程工程建设审计发现的问题第36-37页
    3.4 T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第37-42页
        3.4.1 时间长,任务重,工作难坚持第37-38页
        3.4.2 涉及部门繁多,取证难第38页
        3.4.3 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审计评价流于形式第38-39页
        3.4.4 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第39-40页
        3.4.5 缺少联网大数据库,监督方式单一第40-41页
        3.4.6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业绩评价机制欠缺第41-42页
第4章 案例研究启示及完善跟踪审计的对策第42-52页
    4.1 案例研究启示第42-43页
        4.1.1 国家审计机关角度第42页
        4.1.2 审计人员角度第42页
        4.1.3 审计对象角度第42-43页
        4.1.4 社会公众角度第43页
    4.2 完善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对策第43-52页
        4.2.1 完善国家审计模式第43-46页
        4.2.2 制定前后一贯的跟踪审计方案,创新审计方法第46-47页
        4.2.3 实施审计全覆盖第47-48页
        4.2.4 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及相关国家审计法律体系第48-49页
        4.2.5 完善协作机制,形成惩处合力第49页
        4.2.6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重视审计队伍的优化配置第49-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5.2 研究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研发员工激励研究--以A公司CT研发员工为例
下一篇:A公司团体保险销售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