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校长角色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1.4.1 学校发展规划 | 第12-13页 | 
| 1.4.2 校长角色 | 第13页 | 
| 1.4.3 学校共同体 | 第13-14页 | 
| 1.5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1.5.1 学校发展规划 | 第14-15页 | 
| 1.5.2 校长角色 | 第15-18页 | 
| 1.5.3 学校共同体 | 第18-19页 | 
| 1.5.4 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 第2章 规划过程中的校长角色失调 | 第21-29页 | 
| 2.1 主观问题:校长的认知偏差 | 第21-25页 | 
| 2.1.1 校长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四种认识误区 | 第21-23页 | 
| 2.1.2 校长认识误区背后的认知偏差 | 第23-25页 | 
| 2.2 客观阻碍:制度环境的制约 | 第25-27页 | 
| 2.2.1 过于任务化的行政高压 | 第25页 | 
| 2.2.2 过于频繁的校长人事变动 | 第25-26页 | 
| 2.2.3 过度集中的校长个人权利 | 第26-27页 | 
| 2.3 校长的角色失调 | 第27-29页 | 
| 2.3.1 校长的角色冲突 | 第27-28页 | 
| 2.3.2 校长的角色模糊 | 第28-29页 | 
| 第3章 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 | 第29-50页 | 
| 3.1 何为学校发展 | 第29-33页 | 
| 3.1.1 发展的内涵 | 第29-30页 | 
| 3.1.2 学校改进、学校变革与学校发展 | 第30-31页 | 
| 3.1.3 内涵发展: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31-33页 | 
| 3.2 何为学校发展规划 | 第33-50页 | 
| 3.2.1 规划界说 | 第33-34页 | 
| 3.2.2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解读 | 第34-35页 | 
| 3.2.3 学校发展规划的循环过程 | 第35-50页 | 
| 第4章 依托学校共同体开展学校规划 | 第50-59页 | 
| 4.1 何为学校共同体 | 第50-53页 | 
| 4.1.1 学校共同体概念 | 第50-51页 | 
| 4.1.2 学校共同体的关系标准与特征 | 第51-53页 | 
| 4.2 为何依托学校共同体 | 第53-56页 | 
| 4.2.1 学校共同体的作用与价值 | 第53-54页 | 
| 4.2.2 学校发展规划中顶层设计的要求 | 第54-55页 | 
| 4.2.3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参与式规划 | 第55-56页 | 
| 4.3 如何依托学校共同体 | 第56-59页 | 
| 第5章“五位一体”的校长规划角色 | 第59-70页 | 
| 5.1 校长是校情分析的统筹者 | 第59-61页 | 
| 5.2 校长是顶层设计的引领者 | 第61-63页 | 
| 5.3 校长是制定文本的组织者 | 第63-66页 | 
| 5.4 校长是规划实施的协调者 | 第66-68页 | 
| 5.5 校长是监测评估的调控者 | 第68-70页 | 
| 结语: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领头羊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