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辽宁省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2-16页
    0.1 研究背景第12页
    0.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0.2.2 实践意义第13页
    0.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0.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0.3.2 技术路线第14页
    0.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4-15页
    0.5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30页
    1.1 理论渊源第16-17页
    1.2 积极人格特质的内涵及相关研究第17-20页
        1.2.1 积极人格特质的内涵第17-18页
        1.2.2 积极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3 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研究第20-30页
        1.3.1 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1.3.2 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机理第22-30页
2 实证研究设计第30-35页
    2.1 实证研究程序第30页
    2.2 研究变量的定义第30-33页
    2.3 研究模型第33页
    2.4 问卷设计与调研第33-35页
        2.4.1 问卷编制思路第33页
        2.4.2 问卷编制原则第33-34页
        2.4.3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34-35页
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35-76页
    3.1 样本描述第35-36页
    3.2 信度、效度分析第36-38页
        3.2.1 信度分析第36-37页
        3.2.2 效度分析第37-38页
    3.3 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总体状况第38-40页
    3.4 人口统计变量描述性分析第40-67页
        3.4.1 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0-41页
        3.4.2 不同婚姻状况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1页
        3.4.3 不同政治面貌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1-42页
        3.4.4 不同学历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2-43页
        3.4.5 不同年龄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3-47页
        3.4.6 不同工作年限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47-50页
        3.4.7 不同职位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50-53页
        3.4.8 不同企业类型的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第53-56页
        3.4.9 企业员工核心积极人格特质在两个自变量上的交互作用第56-66页
        3.4.10 个人创业者的核心积极人格特质的比较第66-67页
    3.5 分析结果讨论第67-74页
        3.5.1 总体状况分析第67-68页
        3.5.2 人口统计变量差异分析第68-74页
    3.6 小结第74-76页
4 解决对策第76-81页
    4.1 加强仁爱教育,培育员工仁慈与宽恕品质第76页
    4.2 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制度,培育员工公正品质第76-77页
    4.3 改善员工悲观心态,培养员工乐观心态第77-78页
    4.4 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第78-79页
    4.5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第79页
    4.6 提高员工积极性第79-81页
5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81-84页
    5.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2-84页
        5.2.1 研究不足第82-83页
        5.2.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钢琴调律方法研究
下一篇:在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俄罗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