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2.1 有关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2.1.1 什么是课堂学习行为 | 第16-17页 |
2.1.2 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发展 | 第17-23页 |
2.2 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2.2.1 什么是课堂观察 | 第23页 |
2.2.2 课堂观察的提出和发展 | 第23-28页 |
3 研究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 第28-36页 |
3.1 《高中生化学课堂学习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 | 第29-34页 |
3.1.1 分析维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3.1.2 编码及使用说明 | 第30-33页 |
3.1.3 观察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33-34页 |
3.2 《高中生化学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34-36页 |
3.2.1 分析维度的确定 | 第35页 |
3.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5-36页 |
4 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 第36-62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4.2 课堂观察 | 第36-49页 |
4.2.1 课堂观察的实施 | 第36-37页 |
4.2.2 观察结果 | 第37-49页 |
4.3 问卷调查 | 第49-57页 |
4.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49页 |
4.3.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4.4 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 第57-62页 |
4.4.1 课堂学习模式的形成 | 第57-58页 |
4.4.2 课堂学习行为的主动性 | 第58-60页 |
4.4.3 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 第60-62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2-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5.2 对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启示 | 第62-64页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后记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