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主体发展干预研究--文化心理学视角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问题提出第14-20页
第一章 儿童主体发展与干预研究现状第20-50页
    第一节 儿童主体发展研究梳理第20-30页
        一、主体性概念内涵第20页
        二、自我调节功能第20-25页
        三、主体发展的干预研究现状第25-27页
        四、已有儿童主体发展与干预研究的启示第27-30页
    第二节 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主体发展研究第30-46页
        一、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第31-36页
        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36-39页
        三、主体的符号中介调节特性第39-43页
        四、主体发展的文化干预研究第43-46页
    第三节 本研究构思与研究框架第46-50页
        一、研究问题及其假设第46-47页
        二、研究思路第47-49页
        三、研究框架和拟解决问题第49-50页
第二章 建构集体文化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第50-92页
    第一节 集体文化建构方法和整体情况第50-62页
        一、问题背景与研究思路第50-53页
        二、研究方法与干预设计第53-56页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第56-60页
        四、两个班级整体氛围比较第60-62页
    第二节 活力型集体文化形成过程中学生主体建构第62-75页
        干预过程的阶段分析第62-75页
    第三节 抑制型集体文化形成过程中学生主体建构第75-86页
        干预过程的阶段分析第75-86页
    第四节 集体氛围建立中的主体发展机制第86-92页
        一、集体文化特点比较第86-88页
        二、在集体文化建构中形成的自我调节方式第88-89页
        三、集体文化形成中主体建构现象第89-92页
第三章 聚焦典型主体调节问题的文化干预第92-186页
    第一节 问题现象与研究设计第92-95页
        一、问题现象第92-93页
        二、可能原因假设第93页
        三、研究目标第93-95页
    第二节 "挑战性情境-抑制反应"学生的筛选和问题分析第95-126页
        一、筛选测验第95-105页
        二、问题分析第105-119页
        三、讨论第119-124页
        四、小结第124-126页
    第三节 "成绩定位"学生第一轮干预过程研究第126-156页
        一、干预设计第126-131页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路径第131-136页
        三、干预过程分析第136-150页
        四、干预效果评估第150-153页
        五、干预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53-154页
        六、改进干预的启示第154-156页
    第四节 "成绩定位"学生第二轮干预过程研究第156-186页
        一、干预设计第157-162页
        二、干预过程分析第162-178页
        三、干预效果测评第178-181页
        四、讨论第181-186页
第四章 总讨论第186-199页
    第一节 儿童主体发展的文化干预机制第186-191页
        一、文化干预措施——系统发展的催化条件第186-188页
        二、文化干预中主体发展的路径第188-191页
    第二节 儿童自我发展的文化干预模式讨论第191-196页
        一、文化干预的目标:调动儿童潜能,促进丰富性发展第191-193页
        二、文化干预的手段:开发儿童文化资源,形成发展的生态系统第193-194页
        三、文化干预的原则:基于文化历史背景,顺势引导积极发展第194-196页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96-199页
        一、研究结论第196-197页
        二、研究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6页
附录第206-2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10-211页
致谢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ARC效应的视觉—空间与言语—空间双编码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际视角下合作的引发情境和促进因素--基于脑间同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