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中职生基本的职业素养 | 第11-12页 |
(二)不容乐观的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呼唤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 第12-13页 |
(三)尝试引入“量表评价法”重建中职应用文写作能力评价模式 | 第13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教学评价 | 第13-14页 |
(二)表现性评价 | 第14页 |
(三)量表评价法 | 第14-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研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意义 | 第19页 |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三)个案研究法 | 第20页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20页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一章 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一、教师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二、学生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三、企业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四、三种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 第28-29页 |
五、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评价量表的构建 | 第31-50页 |
一、评价量表的种类和使用领域 | 第31-32页 |
(一)评价量表的种类 | 第31页 |
(二)评价量表的使用领域 | 第31-32页 |
二、对本文构建的评价量表进行界定 | 第32页 |
三、评价量表的建构过程 | 第32-50页 |
(一)评价量表的组成部分 | 第32-33页 |
(二)评价量表的建构步骤 | 第33-36页 |
(三)各类应用文的量表建构样例 | 第36-46页 |
1.公务文书评价量表 | 第36-38页 |
2.日常文书评价量表 | 第38-40页 |
3.事务文书评价量表 | 第40-42页 |
4.宣传文书评价量表设计理念 | 第42-44页 |
5.经济文书评价量表设计理念 | 第44-46页 |
(四)其他评价量表 | 第46-50页 |
第三章“量表评价法”在中职生应用文写作中的实践研究 | 第50-61页 |
一、实践研究对象 | 第50页 |
二、实践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三、实践研究过程 | 第51-58页 |
(一)纵向研究 | 第51-56页 |
1.个体跟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2.整体跟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3.纵向研究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6页 |
(二)横向研究过程 | 第56-57页 |
1.教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页 |
2.学生自评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3.企业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页 |
4.三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第57页 |
(三)比较研究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四、“量表评价法”实践效果评价 | 第58-59页 |
(一)理论效果评价 | 第58页 |
(二)实践效果评价 | 第58-59页 |
五、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学评价模式调查问卷(教师版) | 第65-67页 |
附录B 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学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67-69页 |
附录C 中职毕业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调查问卷(企业版) | 第69-71页 |
附录D 表格 | 第71-79页 |
表 2.5 启事写作能力评价量表 | 第71-73页 |
表 2.7 总结写作能力评价量表 | 第73-75页 |
表 2.9 演讲稿写作能力评价量表 | 第75-77页 |
表 2.11 经济合同写作能力评价量表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