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压电式六维大力传感器的并联分载原理研究及其结构设计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论文的来源和意义第11-12页
   ·六维大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六维力传感器分类第12-14页
     ·六维力传感器结构形式第14-16页
     ·大力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第16-18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轮辐式并联压电式六维大力传感器设计和实功原理第19-33页
   ·轮辐式并联压电式六维大力传感器设计第19-27页
     ·力电转换元件的选择第19-20页
     ·压电机理第20-21页
     ·压电效应表达式第21-24页
     ·石英晶组设计第24-25页
     ·传感器结构设计第25-26页
     ·测力原理第26-27页
   ·并联分载原理第27-30页
   ·实功原理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六维大力传感器轴向并联分载原理研究第33-47页
   ·轴向并联分载原理第33-34页
   ·轴向并联分载比公式第34-36页
   ·轴向分载比影响因素分析第36-46页
     ·轴向载荷大小第37-38页
     ·端盖高度第38-39页
     ·底座高度第39-41页
     ·分载环高度第41-42页
     ·分载环横截面积与石英晶组横截面积比第42-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六维大力传感器横向并联分载原理研究第47-63页
   ·横向并联分载原理第47-48页
   ·横向并联分载公式第48-51页
   ·横向分载比影响因素分析第51-61页
     ·横向载荷大小第52-53页
     ·端盖高度第53-54页
     ·底座高度第54-56页
     ·环高度第56-57页
     ·分载环横截面积与石英晶组横截面积比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六维大力传感器转矩并联分载原理研究第63-77页
   ·转矩并联分载原理第63-65页
   ·转矩分载影响因素分析第65-75页
     ·转矩大小第65-67页
     ·端盖高度第67-68页
     ·底座高度第68-69页
     ·环的高度第69-71页
     ·分载环横截面积与石英晶组横截面积比第71-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六维大力传感器弯矩并联分载原理研究第77-89页
   ·弯矩分载原理研究第77-78页
   ·弯矩分载影响因素分析第78-88页
     ·弯矩大小第79-80页
     ·端盖高度第80-81页
     ·底座高度第81-83页
     ·分载环的高度第83-84页
     ·分载环横截面积与石英晶组横截面积比第84-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结论第89页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7页
附录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魔方气动组合机械手功能结构设计与系统分析
下一篇:基于AmigoBot平台的多机器人地图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