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言 | 第7-1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著作类 | 第8-9页 |
·论文类 | 第9-10页 |
2 河曲民歌概述 | 第10-15页 |
·河曲民歌的渊源 | 第10-11页 |
·河曲民歌的生存环境 | 第11-15页 |
·自然环境 | 第11-13页 |
·社会环境 | 第13-15页 |
3 河曲民歌在职业团体中的现状调查 | 第15-21页 |
·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概述 | 第15-16页 |
·演出时节季令 | 第16-19页 |
·运作模式 | 第19页 |
·社会作用 | 第19-21页 |
4 河曲民歌本体分析--以河曲民歌艺术团演出曲目为例 | 第21-33页 |
·调式调性 | 第21-24页 |
·旋律旋法 | 第24-26页 |
·曲式结构 | 第26-28页 |
·节奏与节拍 | 第28-31页 |
·润腔特点 | 第31-33页 |
5 河曲民歌职业团体与民间班社之现状比较 | 第33-35页 |
·民间戏班概述 | 第33页 |
·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与民间戏班的现状之比较 | 第33-35页 |
6 河曲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 第35-46页 |
·河曲民歌传承谱系与传承人 | 第35-37页 |
·传承方式 | 第37-42页 |
·河曲县城民歌二人台艺术团的传承方式 | 第37-40页 |
·民间班社的传承方式 | 第40-42页 |
·河曲民歌传承的建议 | 第42-46页 |
·明确保护对象,完善民歌的运营机制 | 第42-43页 |
·培育河曲民歌网络传播的土壤 | 第43-44页 |
·建立河曲民歌信息资源库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2页 |
附录(一) | 第47-49页 |
附录(二)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