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罗丹明B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摘 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 第13-18页 |
·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食品安全仪器分析技术 | 第14-15页 |
·食品安全免疫分析技术 | 第15-18页 |
·罗丹明B概述 | 第18-20页 |
·罗丹明B的毒性 | 第19页 |
·罗丹明B添加的危害 | 第19页 |
·关于罗丹明B的食品安全事件 | 第19-20页 |
·食品中罗丹明B检测技术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罗丹明123完全抗原合成与鉴定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仪器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用溶液系统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R123完全抗原和包被原的制备 | 第23-24页 |
·偶联物的鉴定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紫外光谱分析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罗丹明123抗体的制备与效价测定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仪器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溶液体系 | 第26-27页 |
·动物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动物免疫 | 第27页 |
·抗体的纯化 | 第27页 |
·抗体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28-29页 |
·抗体纯化和浓度测定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罗丹明B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30-42页 |
·材料 | 第30-31页 |
·仪器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31页 |
·溶液系统 | 第31页 |
·样品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3页 |
·包被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1页 |
·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的优化 | 第31页 |
·间接竞争ELISA法的测定 | 第31-3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32页 |
·HPLC法的验证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抗原包被量和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第33页 |
·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罗丹明B竞争抑制曲线的建立 | 第34-36页 |
·样品的ELISA测定 | 第36-37页 |
·HPLC法测定罗丹明B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42-52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43页 |
·溶液系统 | 第43页 |
·样品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6页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43-44页 |
·免疫金的制备 | 第44-45页 |
·渗滤式金标试纸条的制备 | 第45-46页 |
·胶体金标记试纸条的条件优化 | 第46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胶体金质量鉴定 | 第46-47页 |
·胶体金与RB抗体结合最适PH值的确定 | 第47-48页 |
·抗体蛋白与胶体金结合最佳用量的确定 | 第48页 |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最低检出限的确定 | 第49-50页 |
·样品基质的消除 | 第50页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罗丹明123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52页 |
·间接竞争ELISA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52-53页 |
·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第53页 |
·创新点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