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一)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 第8页 |
| (二)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施现状 | 第8-9页 |
| (三) 混合学习的优势 | 第9页 |
| (四)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优势 | 第9页 |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 (二) 内容分析法 | 第10页 |
| (三) 访谈法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国家精品课程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 第11-22页 |
| 一、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概述 | 第11-15页 |
|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类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分析 | 第15-22页 |
| (一) 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课程为例分析资源构成 | 第15-17页 |
| (二) 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资源为例分析内容设计 | 第17-22页 |
| 第三章 国家精品课程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应用分析 | 第22-29页 |
| 一、研究文献在时间上的分布趋势 | 第22页 |
| 二、研究文献在内容上的分析 | 第22-26页 |
| (一)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二)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三) 建构高校师范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和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新特征 | 第26-29页 |
| (一) 均衡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 | 第26-27页 |
| (二) 弥补传统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 | 第27页 |
| (三) 延长学习时间长度 | 第27页 |
| (四) 加强学科间协作 | 第27-28页 |
| (五) 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模式设计 | 第29-38页 |
| 一、国家精品课程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发展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 (一) 分布式认识理论 | 第29页 |
| (二) 认知弹性理论 | 第29-31页 |
| (三) 群体动力理论 | 第31页 |
| 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应用模式 | 第31-38页 |
| (一) 基于知识的学习模式 | 第32-33页 |
| (二) 基于技能的训练模式 | 第33页 |
| (三) 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 | 第33-34页 |
| (四) 主题式学习模式 | 第34-35页 |
| (五) 自主探究型学习模式 | 第35-36页 |
| (六) 小组协作型学习型模式 | 第36-37页 |
| (七) 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模式应用思考 | 第38-42页 |
| 一、提高师生的技术素养 | 第38-39页 |
| 二、安排灵活多样合理的学习活动 | 第39页 |
| 三、加强学习资源的再加工 | 第39-40页 |
| 四、加强师生互动环节 | 第40-41页 |
| 五、提供网络学习的辅助支持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 一、研究总结 | 第42页 |
| 二、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