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 绪论第11-16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3页
  1. 导入第12页
  2. 新课导入第12页
  3.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第12-13页
 (四) 文献综述第13-14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4页
  3. 相关研究评析第14页
 (五)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 文献法第14页
  2. 观察法第14-15页
  3. 调查法第15-16页
二、 新课导入的理论基础第16-25页
 (一) 新课导入的作用第16-17页
  1.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16页
  2.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第16页
  3. 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16-17页
  4. 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第17页
 (二) 导入的教育学理论依据第17-18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
  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第17-18页
  3. 情境教学理论第18页
 (三) 新课导入的方法第18-23页
  1. 情境导入第18-20页
   (1)通过讲故事进行情境的创设第18-19页
   (2)通过谈话联系实际进行情境的创设第19-20页
   (3)通过做游戏进行情境的创设第20页
  2. 实验操作导入第20-21页
  3. 问题导入第21-22页
  4. 复习旧知导入第22页
  5. 直观导入第22-23页
 (四) 新课导入的原则第23-25页
  1. 趣味性原则第23页
  2. 针对性原则第23页
  3. 启发性原则第23-24页
  4. 时效性原则第24页
  5. 机智性原则第24页
  6. 关联性原则第24页
  7. 互动性原则第24-25页
三、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现状调查与典型案例分析第25-35页
 (一)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现状调查第25-32页
  1. 问卷调查第25-29页
   (1)调查的对象第25页
   (2)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第25-29页
  2. 访谈调查第29-32页
   (1)调查的对象第29页
   (2)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第29-32页
 (二) 典型案例分析第32-35页
  1. 案例①第32页
  2. 案例②第32-33页
  3. 案例③第33页
  4. 案例④第33-34页
  5. 案例⑤第34-35页
四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第35-41页
 (一)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第35-37页
  1. 导入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第35页
  2. 导入过程流于形式,偏离教学目标第35-36页
  3. 忽视学生认知特点,时间把握欠缺第36页
  4. 误读数学课标,限制学生发展第36-37页
  5. 课堂气氛压抑,缺乏师生互动第37页
 (二) 问题成因分析第37-41页
  1. 教师因素第37-40页
   (1)固守旧的教学观,轻过程重结果第37-38页
   (2)学生观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38页
   (3)课程观念陈旧,缺乏先进理念第38-39页
   (4)专业知识素养较低,经验不足第39-40页
   (5)对学生认知水平判断偏差第40页
  2. 学生因素第40-41页
   (1)不够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第40页
   (2)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第40-41页
五、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对策建议第41-46页
 (一) 导入方式应灵活多样,且紧扣教学目标第41页
 (二) 认真解读课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第41-43页
 (三) 导入过程中应增加师生互动第43-44页
 (四) 导入设计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第44-45页
 (五) 吸取优秀教学经验,提高自身导入水平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一第49-51页
附录二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