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板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第2章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 第15-21页 |
·冷轧铝板简介 | 第15页 |
·机器视觉技术 | 第15-17页 |
·机器视觉 | 第15-16页 |
·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与典型应用 | 第16-17页 |
·铝板表面检测系统组成 | 第17-19页 |
·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系统的基本框架构思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硬件选择 | 第21-35页 |
·对检测系统的要求 | 第21页 |
·线阵相机 | 第21-24页 |
·线阵相机介绍 | 第21-22页 |
·线阵相机的特点 | 第22-23页 |
·Dalsa Spyder3 相机 | 第23-24页 |
·系统镜头 | 第24-29页 |
·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 第24-26页 |
·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 | 第26-29页 |
·光学镜头的选择和 Kowa 镜头 | 第29页 |
·系统光源 | 第29-30页 |
·检测系统对光源的要求 | 第29页 |
·各种光源的对比 | 第29-30页 |
·LED 线阵光源 | 第30页 |
·处理终端 | 第30-33页 |
·各种终端对比 | 第30-32页 |
·带强大处理器 IPC | 第32-33页 |
·一种多工控机对多相机模式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整体设计 | 第35-55页 |
·相机部分 | 第35-39页 |
·相机与 IPC 之间的连接 | 第35-37页 |
·相机精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多相机的协同 | 第38-39页 |
·光源与相机的协作 | 第39-42页 |
·光源的安装 | 第39-40页 |
·明视场照明下相机与光源的协作 | 第40-42页 |
·编码器的应用 | 第42-46页 |
·编码器的安装 | 第42-43页 |
·编码器与 1784 板卡的作用 | 第43-46页 |
·检测程序的设计 | 第46-54页 |
·程序流程 | 第46-50页 |
·缺陷识别 | 第50-52页 |
·软件可视化操作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优化与使用 | 第55-61页 |
·硬件优化 | 第55-57页 |
·相机架体的优化设计 | 第55-56页 |
·设备的防护与维护 | 第56-57页 |
·成像质量的改善 | 第57页 |
·软件优化 | 第57-59页 |
·界面的改善 | 第57-58页 |
·检测过程分步实现 | 第58页 |
·缺陷分类的改进 | 第58-59页 |
·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应用 | 第61-69页 |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使用 | 第61页 |
·铝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 第61-67页 |
·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 | 第62-66页 |
·系统精度、准确性测试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7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7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77页 |